企业战略柔性理论及影响因素
许多学者在研究柔性的过程中已经阐述了战略柔性的概念,但对其内涵没有达成一致的理解。基于资源观的战略柔性内涵,以下几位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理解:Ansoff(1965)指出,柔性首先是在产品市场中提出的,人们逐渐接受了战略柔性的思想以及战略柔性是组织实践的形式;Sanchez(1997)认为战略柔性就是组织在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满足不同组织需求的能力;Sanchez提出战略柔性依赖于公司资源的获取能力和服务的提供能力;Sanchez进一步指出战略柔性包括资源柔性和协同柔性,战略柔性要求组织能够获取并充分利用资源;Hittetal(1998)把战略柔性定义为组织迅速应对变化环境的能力,并从中获得竞争优势;Harrigan(2001)认为战略柔性就是组织在市场中重新定位的能力,改变或剔除现有战略的能力;Abbott & Banerji等人(2003)认为组织可以通过战略柔性,主动限定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并将这种柔性转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国外大多数学者将战略柔性的研究局限于战略层面,对战略柔性概念的界定还存在很大争议,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目前的研究对于战略柔性对企业的组织学习及管理创新能力的影响等内容,尚未提供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总结现有研究可以发现,基于资源观的战略柔性是企业识别变化环境的能力。研究战略柔性可以从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两个维度展开,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下增强战略柔性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是目前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未来战略柔性理论的研究方向。
战略柔性有哪些影响因素?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该问题的目的:使管理者了解发展战略柔性的重要性和困难;为企业提供实际有效的建议,应对因管理者个人偏见及陷阱所导致的组织结构问题。战略柔性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是信息反馈。企业需要从市场中不断得到信息反馈,特别是一些消极的信息反馈,这就需要企业对反馈的信息做出及时判断。在动态竞争环境中,即使是好的项目也会瞬间丢失其潜在价值。一些实践证明,企业管理者往往忽视了决策失误的早期信号,而且过分自信的管理者总假定自己的决策不会失败,并忽视了决策结果。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经常分享和讨论他们的决策和观点,这会导致相同类型的信息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收集和使用。决策者的方案和行动已偏离了现实情况,因此不能被视为真实情况。这会导致企业产生惯性,不能使企业注意到新信息产生的作用。这种类型的信息往往被企业忽视。当企业管理者有过成功经历之后,他们往往会忽视一些阻碍因素。另外企业高层领导的任期过长也会导致决策制定及对未来预测的局限。
二是信息解释。如果管理者在早期意识到了消极信息的信号,他们并不需要立刻采取措施。首先,管理者并不愿意承认他们出现的错误。为证明他们的决策正确以及避免承认错误,他们往往将失败的原因归于一些外部因素,强调自己的决策是最终获得成功的关键。其次,组织的上下级关系和政策制定对战略决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推翻之前的战略方案。这些潜在的局限性最终会导致管理者不愿意承认之前的过错。当出现不良绩效时,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阻止对信息的正确解释,将消极的信息视为暂时的情况或者是低估了消极信息带来的影响。
三是环境不确定。环境不确定是指未来项目及与项目有关的环境不确定,不确定性涉及对于潜在信息缺乏关注的结果。对于任何一个项目的结果都不可能非常容易地得出结论,特别是一些大的项目。项目的前景往往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原因是外部环境以及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是很难预测的。然而,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产生一些阻碍因素。人们不愿意改变现状是因为大家对现有环境的熟悉以及对未知环境的担忧。人们更加喜欢现状是因为变化会打断现有的方案并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最终给企业带来风险。当绩效不理想时,管理者们会对信息进行限制,结果就导致了方案选择的局限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者不愿意分析失败的原因。资源匮乏的企业情况正好相反,这种企业要么使用最初的资源使损失降到最少,要么放弃整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