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专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冯桂红 时间:2014-06-01
  根据国家有关的配置标准及各部门的职能,使资产配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对于学校现有设备资产部门可以从整个学校的角度进行资源配置,如建立一些校级公共实验室,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的规模效益优势;成立专门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全部固定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对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实行调配使用。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在寒暑假可以对闲置的资产进行出租、出借,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三)加强清产核资工作 
  清产核资是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监管的重要措施,也为防止资产流失奠定了基础。资产清查就是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有目的地定期开展清查盘点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对固定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效,并将盘点结果逐级上报。 
  (四)强化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 
  大专院校固定资产一般由财务处、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共同管理。财务处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和价值管理,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保全保养管理。大专院校应建立财务处、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三位一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实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做到财务处有账,资产处有卡,使用部门有物有卡,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调一致,避免职能分离、管理脱节。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互为前提和基础。预算资金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大专院校资产的购置、日常运转和价值补偿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预算安排不合理,将导致资产配置的不公平及闲置浪费,降低资产使用效率。因此,应在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资产存量情况,结合各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核定部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预算。并通过严格执行预算、及时分析预算差异和进行预算执行考核等手段,加强资产的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重复购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 
  预算管理中资金安排的规范性、科学性,直接决定了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清查和财务管理有关数据资料,作为财务部门编制部门预算、配置资源的依据,因此,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既是加强资产管理、从源头上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的有效手段。只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好资产管理工作。 
  大专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工程,它是提高教学、科研、管理能力的物质保障,也是提高办学条件及提升大专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大专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大专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为大专院校提升综合实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马晓莲,李丽.大专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0). 
  [2]王万水,高千亭.大专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 
  [3]罗耀珍.大专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