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如何婉言拒酒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姚扶有 时间:2014-01-12
   酒文化就像我国的辉煌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在人际交往中,酒不仅可以烘托欢乐喜庆、谈笑风生的氛围,而且可以融洽彼此的关系、缩短双方的感情距离。有的人甚至可以在酒桌上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作为秘书,一旦进入某种酒局,尤其是遇到一帮盛情款待的宾主朋友,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不能喝酒或不能多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之际如何才能做到既可以逃避喝酒,又不会因拒酒而伤了客人的感情或扫了大家的酒兴呢?
  巧找借口,以柔克刚。按照现代生活准则,酒过三巡,情和义应该兼收了,这时理应“鸣锣收兵”,可是偏偏有海量豪饮之人把酒杯端到你面前劝你再饮一杯,无论你说“不能喝了”还是“不喝了吧”,都推辞不掉这杯酒。此时,假如找个合情合理的借口,再辅以温婉的态度,相信你定能逃脱此“劫”。
  周末,阿坤与几个打工的朋友到一家酒楼聚餐。刚一上桌,阿亮就吆喝着侍应生拿茶杯,每人先喝一杯是基本“口量”,然后重点“逮鱼”。阿坤酒量小,一茶杯酒无论如何是没法喝完的,但一看阿亮那副豪情万丈的样子,他感到为难了。但定了定神,他说:“咱们难得相聚一场,理应开怀畅饮,不巧的是,我还有一份企划书没做完,本来今天下午就该送老板审定,但为了不爽约,我不得不拖到明天早晨送审了。如果让我喝完这一杯酒,恐怕明天我们再见时,大家就只有吃我这条‘鱿鱼’了。所以请兄弟们高抬贵手,饶了我吧!”听了阿坤这番至诚谦恭情真意切的话,谁没有那么一点恻隐之心呢?他利用“打工随时都有可能被炒‘鱿鱼’”这个大家都能理解而又容易产生共鸣的心理,及时抛出要加班的理由来拒酒,巧妙而不伤情面。至于阿坤回到公司到底加不加班是没有人去考证的,但他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同情而顺利“过关”。
  巧用狡辩,以逸代劳。所谓“酒理”不过是“搅理”,意即在劝酒与喝酒人之间根本没有是非标准,全凭你的三寸不烂之舌,看能否用你的正理、歪理、邪理狡辩过对方的理。因此,在你不想接受席间朋友劝酒的时候,你便可运用你的机智与他狡辩说理,直到他失去锐气为止。
  阿强是公司的秘书科长,一次他与老张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午餐时他礼节性地喝了几杯酒之后准备吃饭,可基层领导采取车轮战术向他敬酒。“你们的心意我已经领了,该敬的应该是我。”说着他给每位陪客斟了一杯酒,有人却让他分别与每人对饮。“你们不说我是领导嘛,我的意见你们怎么不听哩?”这时,又有人出题:“礼尚往来,领导给我们敬了酒,我们也不能失礼呀。”说着给他端起了酒杯。“我们都是读书之人,应该知道尊老爱幼的礼仪。如果要敬的话,首先要敬老张才对。”结果,直到酒席结束时,阿强仅仅饮了少量酒,而其他人都喝得像关公一样。阿强的拒酒之术就是以自己的睿智,巧言狡辩,推翻了对方不断变换花招的一个个说法。他们用“车轮战”,阿强就用“磨菇术”,在意志和精力上击败劝酒人,因此,才成功地逃避了一杯又一杯水酒。
  巧转视线,以弱救己。每个酒席上的人的酒量都不可能相等。既然你能成为大家劝酒的对象,说明你在这个酒席上不是酒量最低的人。朋友相聚,无非是联络感情、增强热烈气氛,如果你的酒量太小,大家把劝酒的目标对准你,要么喝不好酒,要么刚开始喝就会出洋相,扫大家的酒兴。因此,酒席上如果你有幸成了大家劝酒的对象,不妨迅速找准酒量比你小的人作为接受喝酒的条件而转移大家的视线。
  春节期间,阿俊的一帮大学同学聚餐,五杯酒下肚,大家便把目标锁定在他身上。“这杯酒我该喝。可你们也不能亲一个疏一个呀。”“废话少说,我们这是看得起你才劝你喝酒的。”同学们一齐对他进行“督办”。“我不喝这杯酒,得罪大家;可我如果喝了这杯酒,却要害大家得罪一个人。你们说让我咋办?”阿俊不紧不慢地把矛盾抛给同学们。“我们劝你喝酒,会得罪谁呀?”同学们迷惑不解起来。“你看,我们搞得热火朝天,却把阿龙晾在一边,他今天才喝了两杯酒,这不是明摆着,你们瞧不起他嘛。”阿龙原本酒量就小,所以大家压根儿没把他当作劝酒的对象,但经阿俊这么一说,也是为了让酒局顺利进行下去,便迅速把目标转向阿龙,一个劝他只喝这一杯,一个说喝完这杯就让他吃饭,无奈之下,阿龙只好硬着头皮喝了一杯酒。岂知,一盘香喷喷的“京酱肉丝”端上桌来,大家一下子把目标转移到要敬“同学夫人”。这时,心虚的阿俊乘机溜进另一间房看起了电视。其实,即使阿俊不开溜也没有关系,按照酒席上的惯常反应,当大家的劝酒目标转移后,一般都会在新一轮的劝酒过程中围绕新的因素或兴奋点而产生新的话题,从而忘记了早先的劝酒对象。但无论怎样,阿俊善于在别人劝酒之时,以灵巧的方式来转移大家的“攻击”视线,不能不说是一个明哲保身的好点子。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