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参与企业财务治理:产权特征与理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宗效才 吴昊旻 时间:2010-06-28
[摘要] 伴随着人力资本与关系的直接化,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实际风险的承载者,而风险的承担者应成为企业剩余的索取者与企业控制权的受让者,人力资本理应参与企业财务治理。本文对人力资本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产权特征与理念进行分析。
  [关键词] 财务治理 人力资本 理念分析
  
  一、人力资本参与财务治理:产权特征
  1.人身依附性
  股东至上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价值的人身依附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物质资本那样用于转让及清偿债务等,不具备风险抵押功能。因此,所有者在运用其人力资本时,必须承担绝大部分风险,只有尽力运用专属于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获得高于其自身价值的收益。另外,经营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而并不仅仅体现在破产清算上。物质资本并不能主动地制止风险形成和降低风险概率,货币资本对风险的承受是事后、消极的;而人力资本的风险承受是全过程、主动的,它是企业风险的事实上的承载者。
  2.专用性
  随着生产力及社会分工的细化,人力资本专用性愈强,专业技能适用范围日益缩小。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其他公司所能支配的生产率与工资,将远低于其专用化所在公司的水平(Blair,1995),这种进入障碍意味着放弃其现有专业技能的巨大机会损失,而逐渐养成的技能创新“惰性”,又会增强其承担企业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团队特征
  人力资本专用性决定了其价值只能在团队合作情况下才能实现。但在团队协作中逐渐形成的互信、团队精神等无形资产与共享财富使人力资本的退出面临巨大机会成本与沉淀成本,人力资本具有退出障碍。
  在信息时代,由于要素、资本市场等非人力资本形式运作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使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逐渐弱化和间接化,它能很方便地逃离企业、规避风险。但人力资本的人身依附性特征使其具有承担风险的主动性,专用性与团队特征又使其具备抵押性,从而具有承担风险的自觉性。人力资本与企业的关系日益密切,日益成为企业实际风险的承载者。
  二、人力资本参与财务治理的理念
  企业所有权归属最终决定于一定生产力下该企业活动水平对两种资本的需求度及其稀缺度(陆维杰,1998)。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愈高,人力资本日益稀缺,其所有者参与企业的契约筹码日益增大;伴随着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代理人逐步加强自身与委托人就组织剩余进行讨价还价的权力。另外,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逐渐弱化,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日益强化,其承担风险的能力日益增强。剩余风险承担者应是剩余索取者,剩余索取者应是企业控制权的受让者(Alchian,1972),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理应纳入企业资本范畴,成为企业所有者之一。
  1.理财主体多元化
  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所有者后,两种资本所有者共同成为公司治理主体,从而形成共同参与决策和相互制约的格局。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水平与企业绩效捆绑的长效机制,不仅可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也调和了两种物质资本所有者间的矛盾,使其成为长期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实现了权力均等、收入平等和民主,大有助于整个社会和谐进步。
  2.资本结构二元化
  随着知识经济条件下资本概念的泛化,企业应适时突破传统资本同质假设和一元束缚,建立以非同质假设为基础的二元资本结构。二元资本结构可较好地反映出两种资本所有者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一个企业的最佳人力资本结构,首先要能实现人力资本效率的最大化——相对于特定非人力资本存量而言,不存在人力资本能力剩余或不足;其次要能实现其内部能力平衡——相对于特定人力资本而言,其他任何类型人力资本,均是适度和协调的(向显湖,2004)。
  3.剩余分配模式
  作为企业资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虽不定相同,但二者地位平等,缺一不可。因此,从社会公平角度出发,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比照物质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进行;二是人力资本既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也得承担企业亏损。
  (1)资本必要补偿
  物质资本投入企业后,形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其损耗可以成本费用形式得以补偿(通过产品销售)。同理,人力资本消耗也应得到补偿,以维持其再生产。这除在公司治理上应采用相机治理与共同治理相结合的全新方式外,还应形成具体实现路径:即应比照物质资本计量模式,计量以切实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化;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其专用性、边际报酬递增的动态性等特征,使之享有与其价值贡献度相匹配的共同而有所偏重的财务治理权。
  (2)剩余分配
  赋予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产权,首先要对其价值进行评估。但目前计量方法尚无定论。吴志达(2004)认为,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方法对其进行人才测评,确定一个接近其价值的初始值,人力资本以此价值的折股数额为基础与物力资本共享企业收益;同时建立能力显示机制,并相应地适时调整其折股数额及应享收益。
  
  :
  [1]陆维杰:企业组织中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经济研究,1998.5
  [2]吴志达等:试论人力资本股权化及其安排.财会通讯,2004.11
  [3]向显湖等: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研究2004.9
  [4]Alchian, Armen A., and Demsets, Harold.. Information Cost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62
  [5]Blair, Margaret M.. Ownership and Control: Rethin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