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旅游产业发展之困惑及其成因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5
关键词:旅游 管理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对比,以寻求解决这些困惑之途径:
困惑之一:传统型旅游为主,现代型旅游产业没有形成竞争优势。较长期以来,周边城市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对我市旅游业构成了强烈冲击。众所周知,邻近的常州和扬州两市其旅游资源景点远不如镇江,但其通过不断打造,形成了吃、住、行、娱、购、游产业链,外地游客视镇江仅为中转、节点型旅游地。相比之下,常州的梅园、恐龙园,扬州的瘦西湖景区,通过资源整合重组,不仅扩大了景区效应,也拉动了娱乐业和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镇江旅游景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远胜于常州与扬州两市,但其优势在传统型旅游为主的大背景下在逐步减弱,缺乏竞争力。
困惑之二:旅游环境令人费解,严重冲击旅游市场。据调查,外地一些旅行社对镇江旅游环境有这样的评价:“宁可绕开三座山,不走镇江两个丹。”少数部门服务旅游的意识不强,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依然严重,让许多本应该来镇江旅游的组团望而却步,绕道而行。这既影响了镇江的旅游发展,也严重损坏了城市形象。
困惑之三:旅游景点打造缺乏大手笔,关联衔接尚处空白。镇江景点与其周边城市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如何体现一江横陈,三面环山,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特质,三山风景区怎样融会贯通,扩大容量提升质量?目前尚处于空白,资源整合难以形成,个体的景点显得单薄无力,同时镇江的文化底蕴如此之深,农业经济又独具特色,如何开拓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似乎尚处于“处女地”。
困惑之四:旅游景点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步履维艰。部门分割、多龙治水的状况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没有改观。镇江焦山品位极高,知名度大,具有很大潜力,但由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景点的发展。而其相应的一些主管部门也尚未实行改制重组,实行市场化动作,目前仍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人员臃肿,吃大锅饭,依然凭等、靠、安过日子。
困惑之五: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制约旅游业发展后劲。近几年来,全省各市均花巨资投入旅游业,加大旅游高地建设。以2007年为例,邻近的常州、扬州分别投入20亿元和8亿元,相比之下,镇江捉襟见肘,市旅游局2007年城市促销宣传费和乡村游引导资金仅500万元,而苏州投入3000万元,无锡投入1500万、常州投入1000万。又如2009年全省旅游投资三亿元以上项目清单中可见七个城市的资金投入量。南京四个项目20.6亿元,无锡五个项目40.6亿元,常州两个项目13.2亿元,苏州四个项目18.7亿元,淮安三个项目14.3亿元,泰州两个项目17.6亿元,镇江仅有一个项目即北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8.8亿元。从景区景点建设上看,这几年我市都是部门或单位自建,小打小敲、修修补补,没有大投入,制约了旅游发展后劲。
困惑之六:旅游质量管理相对滞后,旅游接待水平相对较差。旅行社就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桥梁,据2009年公布的最新资料,全省共计1704家,镇江有77家,仅占全省的4.52%,我市与邻近的常州和扬州两市相比,在2001年镇江为35家,常州38家,扬州39家,基本处于同一路线,但到了2009年差距逐年扩大,镇江仅为77家,与淮安一样,而常州达100家,扬州达103家,均超越100家以上。 旅游星级饭店拥有量,代表着一个城市接待游客的基本条件。2009年公布的最新资料中显示,星级饭店全省945家,客房99446间。镇江仅为42家,客房3198间,分别占全省的4.44%和3.22%,而相近的常州与扬州两市,在2001年和我市相差不大,镇江24家星级饭店、2001间客房,常州、扬州分别为35家星级饭店3928间客房和37家星级饭店、3547间客房。到了2009年,这两市大大超越镇江,常州拥有星级饭店69家、7823间客房,扬州拥有星级饭店70家、6920间客房。而镇江仅为42家星级饭店、3198间客房,只占扬州的一半。相比之下,近十年来我市旅游接待能力发展缓慢。
困惑之七:“宜居宜游”城市基础条件具备,但游客滞留往返不多。镇江这座中小城市的确适合居住,旅游景点也很多。近期接待的一位外地游客,十分赞叹镇江这座城市很美(自然风光美),出行亦很方便,但不具备现代化都市的环境,又没有纯传统的自然生态城市的景观。这句话提醒了笔者,镇江城市的个性特征尚需要不断打造。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离不开这座城市的魅力,镇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也同样与旅游相关联。
综上所述,镇江旅游产业发展之优势主要有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等客观条件,与其并存的七大困惑绝大部分在于主观条件欠缺。旅游产业构成传统与现代服务业的统一体,针对众多问题回顾,析其成因方能产生新举措之思路,那么究竟其构成因素存在哪些?客观地评论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