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旅游者行为理论的我们滨海度假旅游发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荣 时间:2014-01-05
  论文关键词:旅游者 滨海度假旅游
    论文摘要: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具有很大的差异。对旅游者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其行为规律,从而对旅游区的规划、旅游产品的开发、营梢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滨海度假旅游者不同于其他目的地的旅游者,他们的旅游行为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这一特定旅游群体的研究,为滨海度假旅游区的规划、产品的开发与营梢等方面提供了借鉴意义。
  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旅游产品,它是依托滨海游憩系统开展的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又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具有形式丰富多样、集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鲜明特色,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的主导产品。与欧美发达国家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滨海度假旅游还是一个新兴的旅游产品,度假旅游资源、度假产品的开发和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我国滨海度假旅游资源概述
    我国近海面积超过47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0km,自北向南,跨越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形成不同海域的不同水文特征,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为滨海度假旅游的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国滨海度假旅游资源基本格局大致形成S形态势,由北向南形成4大旅游带、10大旅游区。传统的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如大连、青岛虽季节性强,但依托城市建设,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季节性的不足;北戴河因远离秦皇岛,淡季只能闭门谢客,品味提升略有困难;北海银滩景色虽美,人气欠佳局限较大;唯海南岛独得中低纬度的地利天时,因此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最具开发潜力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度假旅游者行为规律分析(与观光旅游者比较)
    度假旅游者与观光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存在差异,其根源是两者产生旅游的动机不同。观光旅游者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活动范围狭小,接受外部刺激过于单一和缺乏,使得当这种外部刺激缺乏达到一定极限的时候,心理紧张也逐渐达到产生动机的临界点,因此他们需要通过一定的外部活动来接受更多的外部刺激。相对观光旅游而言,度假旅游者的心理紧张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所受外部刺激过多,当心理平衡被打破,他们需要通过外部活动来释放平时所积累的刺激。由于动机产生的原因不同,造成了两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费行为的差异。
    1.旅游者倾向于长距离旅游,而度假旅游者喜欢就近度假。因为长距离意味着差异的增加,观光旅游者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外部刺激来满足其内在的需要;度假者旅游的目的在于释放刺激,缓解压力,他们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度假活动中,而不是旅途上。
    2.观光旅游者在旅游地停留的时间较短,度假者则停留较长的时间。’观光者总是希望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游览更多的景点,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因此就要马不停蹄的更换旅游地;度假者则更愿意在一个度假地尽情舒缓压力,在一次度假的过程中频繁更换度假地是不现实的。
    3.观光旅游者在旅游地消费量一般不大,对价格比较敏感,而度假旅游者以中高档消费水平的中老年人居多,而且多以家庭为单位出游。
    4.观光旅游者喜欢到知名度较高的地方出游,度假旅游者则喜欢去环境质量高的地方,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质好和远离噪音的地方。

    5.度假型旅游地的季韦性差异要比观光型旅游地明显。
    6.观光旅游者重复旅游的可能性与度假旅游者相比要小的多。旅游产品是一种体验性产品,人们只有购买了才能了解真实的感受,如果是观光旅游产品,它很容易满足观光者的好奇心,旅游者也就失去了重复购买的动力;如果购买的是度假产品,在度假过程中获得满足时,就已经为下一次购买奠定了基础。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