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姜真林 时间:2014-01-05
  2.优先考虑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原则。
  镇江依水而建,因水而灵,水体的质量对滨水区乃至整个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北部滨水区主要以工业、航运为主时期,内江水体污染相当严重。镇江北部滨水区建设的重点是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为此,镇江市政府于2002年底向科技部争取到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镇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简称镇江“863”项目,2003年10月正式启动,先后对滨水区内二百多家生产性企业、27座码头实施搬迁或整治;通过在征润洲引航道内江入口处修建节制闸,扩建焦山东南方向焦南闸、焦南坝,新建运粮河七摆渡、二摆渡闸等“四闸一坝”工程,并对内江进行清淤扩容,以有效控制内江的水位和水质。金山湖整治工程通过退渔还湖、引换水控制、环湖景观、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恢复金山三面临水的风貌;同时组织专家对北固湿地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对金山湖湖滨带植物群落进行恢复设计,从而有效改善滨水区水环境质量、恢复良好生态系统。
  3.旅游游憩功能开发与其他功能开发相协调原则。
  专家们普遍认为城市滨水区作为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其用地项目应向大众开放。镇江在滨江大道工程及滨江旅游风光带工程中,都给游客和市民保留了面积可观的公共景区空间,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但北部滨水区建设作为一个大型区域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就投入产出而言,其主体不对称,相对局部的大投入、短期的强投入,它回收的范围更多是全局性的,回报的时效更多是长期性的,因此滨水区旅游功能开发必须与城市防洪功能、居住功能、商业功能开发相协调。对宝贵的北部滨水区土地资源,采用市场化经营,坚持通盘考虑、统一部署,追求滨水区土地不断整体升值,保持北部滨水区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的平衡协调发展。
  4.尊重地方文脉原则。
  文化要素是最能体现城市自身环境品质和潜质的方面之一,城市滨水区开发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演进,体验她的特色和脉络,收集她的人文与传说。镇江北部滨水区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充分认识到镇江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尊重了城市文脉。例如:滨江旅游风光带中的咏水诗画长廊用浮雕的形式刻画了在镇江段长江上发生的重大历史典故,集中了历代文人墨客描写、歌颂水文化的诗作;金山湖整治工程中,景观设计面积为1.08KM2,而其中新形成水面积就有0.68 KM2,目的在于让游人领略昔日“水漫金山”的风采;北固山附近经清淤与生态修复后,将重现“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胜景;在内江封航之前,有关部门两次组织打捞可能遗失在江中的《瘗鹤铭》碑刻。
  镇江北部滨水区建设是镇江“滨江山水型”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游憩空间开发既有一般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的共性,同时由于镇江北部滨水区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又具有自身的个性。镇江北部滨水区旅游开发中积累的经验、遵循的原则丰富了我国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文献:
  [1]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07)。
  [2]刘雪梅,保继刚。国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实践与研究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5,(09)。
  [3]周晓香。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研究—以黄浦江沿岸旅游开发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4]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开发[J].城市规划,1999,(02)。
  [5]保继刚,刘雪梅。房地产开发主导下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反思[J].规划师,2005,(05)。
  [6]吴必虎,贾佳。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02)。
  [7]高曾伟。论镇江北湖的形成与整治开发[J].镇江高专学报,2005,(0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