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条件与机制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志文 时间:2014-01-05
       1.4 旅游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的快速发展  P.J.McRae-Williams[2]指出:“在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体验如何不仅在于核心吸引物的吸引力,还在于其他辅助性企业的质量和效率,如饭店、餐馆、购物店、交通设施等”。忻州市全力发展旅游相关辅助产业,2006年全市有旅行社31家,持证导游人员达到836人;旅馆、饭店等住宿设施共685家,其中有旅游涉外级饭店二星级18家、三星级8家、四星级1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320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万余人[3]。与此同时忻州市政府协调城建、交通、电业、林业、通讯、水利等部门要优先考虑重点景区的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整治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忻州市依托忻州师范学院、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忻州旅游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培养不同层面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
        1.5 旅游产品具有丰富的差异化机会  集群的形成依赖于产品的差异度,丰富的差异化产品可以带来更多企业的加入,壮大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体系完备的产业集群。目前,忻州市开发的旅游产品分别为:佛教古建筑、自然生态、边塞文化、温泉度假、红色旅游、民俗风情、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八大旅游产品,同时还具有五大旅游功能区,一方面极大的满足了旅游者的不同旅游爱好,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为集群内各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深度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丰富的产品加深并延长了旅游产品链,更多的企业可以加入其中,壮大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数目,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忻州市旅游产业集群内在机制分析
        2.1 旅游产业集群演进的动力机制  忻州市旅游产业经历了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集娱乐消费多元功能的转变,由单纯的依靠旅游产业向旅游与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共同发展的局面。忻州市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扩张,特别是外部旅游市场需求的高涨,明确了以五台山景区为核心的旅游发展策略,依托五台山的品牌效应,建立了集群的动力机制,吸引更多的旅游企业投身到忻州的旅游事业发展。
        2.2 旅游产业集群激励与约束机制  忻州市政府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旅行社和酒店给予现金奖励,并且颁发荣誉证书,给予鼓励,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游客带来给好的服务,对于服务质量差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严重的进行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对于刚刚跨入旅游产业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减免税费,鼓励它们在振兴忻州的旅游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相同旅游企业自己也进行约束和奖励,建立互信机制,力保旅游产业集群机制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2.3 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机制  地缘上的集聚使群内的旅游及旅游相关企业能够高品质、低成本地共享基础设施、中间产品、信息、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等;文化根植性使地缘上相近的企业因拥有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而增强彼此间的合作与信任,随着大量相同的旅游企业加入到集群中来,势必导致低价不良的竞争,忻州市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先是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其次,加大宣传执法力度,联合旅游局、物价局、工商局等多部门不间断的对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检查,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了竞争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尹贻梅.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论坛,2004,(8):22-25.
[2]P.J.McRae-Williams.1998.Wine and tourism:cluster complementarit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Working Papers for New Zealand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Conference.University of Ballarat,Australia.
[3]冯文勇,彭瑞敏.忻州市旅游景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03):6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