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几点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玉玲 时间:2014-01-05
  相反,我国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市场的旅游消费者的决策以及行为的研究,总体上缺乏像西方学者那样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进行研究的热情。宋子千等人2005年曾经对2000~2004年《旅游学刊》的刊登文章进行分类统计,共有文章481篇,区域发展、旅游规划与开发,产业运行与发展方面的文章共计有279篇,占据了样本总量的58%。而旅游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方面的文章只有14篇,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他们都是着重于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研究,与那些大量的不厌其烦的旅游区域发展、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文章相呼应,这种研究与开发在次序上出现的倒错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中国旅游研究一直处于“鼓吹”阶段或“带有功利思想”这样的事实[1]。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旅游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
  3、注重学术规范
  首先在内容性的学术规范方面,国外比较注重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体系的建设。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为这一领域提出完整的研究范式,构建模型,并尝试将心理学、行为学、人类学等学科引入到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中。众所周知,旅游消费者行为是由一系列的决策过程构成,涉及外部营销刺激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多个学科共同关注,对建立一个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来说就是必须的,只要有了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体系,才能在同一种话语体系中进行学术对话和交流,学者在发挥个人独创性的同时不能有过分的主观随意性,创新的东西应当是在相应领域与前沿研究对话的结果,从而使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能够依照传承和积累的逻辑推进。
  其次是形式性的学术规范方面。国内外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深度之所以存在差异,除了与旅游业发展程度有关,也与期刊的特色有关,而这个特色主要是指各大期刊在写作规范上要求不同。国外学者在发表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方面的文章时,都比较注重遵守一定的写作规范。文章首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论点前必须先整理文献,归纳别人对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的观点时必须注明出处,对文章的研究方法要有明确的解释,其中包括采样程序、样本测量、研究方法的选择、数据分析都有详细的阐述。在我国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中,有相当部分文章没有进行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有部分文章中对其研究方法是简单进行描述,甚至是一笔带过,然后就把结论表达出来。也有研究者强调个案研究,而这种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
  综上所述,国内与国外比较,样本采样的准确性、逻辑推理性应该加强。而在内容性的学术规范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彦君。中国旅游研究的多维视野[J].旅游学刊,2003,(6)。
  [2]黄玉玲。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比较研究[D],200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