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5
3、很多旅游管理硕士毕业生选择在中等旅游职业院校从事教师、考研、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
四、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仅是抱着对旅游的喜爱,抱着旅游就是享受生活的概念来选择旅游专业的,而忽视了毕业后要从事的是一种旅游职业而非旅游本身,更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考虑自身的职业生涯和兴趣爱好,仅仅凭“旅游很火”的感觉而盲目地选择旅游专业。
(二)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仅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应用。
(三)社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认为,系统掌握了旅游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将来应该从事的是比较体面的旅游企业经理、主管、旅游局公务员等职务。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思想,以及在社会、家庭的影响下,不少旅游专业的本科生有较强的优越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挑就业地区、挑就业单位、挑工作岗位的“三挑”现象。
(四)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心理偏差。根据上面的调查图表显示,大学生在就业时最注重的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希望在短时间里能有晋升的机会,而旅游行业尤其是酒店业要求管理者从服务员坐起,管理者需要知识,也需要经历,尤其是本行业最基本的工作经验。否则,没有经验很难作好管理者。毕业生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不匹配。根据调查显示,67.7%的学生能接受的工资水平在1000—3000元,加权平均后得到2051.98元,明显高于旅游企业所能提供的工资水平。
(五)用人单位缺乏长远的用人眼光。旅游企业和部门在招聘人才时出现较强的功利性和短期性,迫切需要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或是丰富从业经验的“熟练工”。而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虽然缺乏工作经验,可是他们具备较高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发展的潜力。用人单位吝惜对人才的“培养成本”,缺乏“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造成了旅游人才的大量流失。通过对杭州市10家酒店的调查表明,在过去的3年中,酒店招聘本科生168名,到目前已流失111名,流失率高达66.1%。其中,进酒店不到1年就辞职的有81人,占流失总人数的73%。
五、对改善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建议
(一)毕业生要加强职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对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首先要从主观上增强对旅游业的认同。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如人际沟通的能力、技巧,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管理者大部分是初中、中专的文化程度,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者,本科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从长远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其次,要转变择业观念,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从平时对旅游活动的组织、策划、公关、创新的能力提高中获得对本专业的热爱,获得本专业学者的认同。
(二)旅游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实践渠道
可以把课堂搬出教室,增加学生实践培训的时间,拓展学生参加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
(三)旅游企业要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用人机制
旅游企业要充分相信本科毕业生的能力和潜力,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对他们实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想结合的办法,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试行的发展空间或代理的发展空间。
(四)在就业前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
建议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前对学校的声望、本专业的特点、自己的性格爱好等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客观全面的评价自己,避免盲目就业、避免对用人单位和岗位过于挑剔。同时,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避免短期择业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广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2]魏倩.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因何尴尬[N].中国旅游报,2006-7-7,(7).
[3]时秀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取向透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4).
上一篇: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下一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