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魏敏 时间:2014-01-05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越来越高。从而要求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专业建设的改革,特别是课程设置的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设置的依据、改革的基本方向及主要内容。这对科学设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设置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必将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 课程设置 问题 原则 内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既是国家教育部教高司[2006]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也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自90年代以来,全国有100多所高职专院校相继开设了旅游专业,当前我国旅游业在国家扩大内需经济政策影响下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业的经济性、世界性、大众性、普及性呼唤社会特别是教育单位能为旅游业发展培养大批适用人才。因此,构建既符合21世纪旅游人才培养需要的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已迫在眉睫。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尚存在较大问题,高职旅游专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课程设置重复
  高职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参照了普通高校、普通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按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设置的。大量的课程和中职校课程设置重复,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概论》等。同时,一方面由于众多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师资力量较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旅游学科本身发展历史较短,又属于边缘学科,学科深度发展不够。
  (二)专业能力培养方式陈旧
  中国高等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历来就存在着学术性和职业性争论,传统培养模式中的大学课堂,一般都比较排斥运用知识的传授,偏重于学科的理论性。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时则相对较少。在三至四年的时间里,一般都采用集中半年左右时间去饭店或旅行社进行专业实习的方法,由于缺乏教师的具体指导,在实习中对所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较少。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和《饭店管理概论》等课程,由于经费、场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则以理论讲授为主,极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三)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创新精神
  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国家教育部在行政管理中对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个基本的宏观要求,以求达到并基本统一同一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本水平。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教学的对象、基础和培养的目标不同,必然会在课程的设置上作一些调整,以便更好地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完全套用普通旅游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并未能根据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适当减少本专业的必修理论课程,加强专业方向课程,以及拓展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如人文知识、地理知识、植物学知识、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以及英语、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总体知识水平。相反,由于课程设置大量重复,相关学科的课程开设不足,一方面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又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补充,使毕业生的质量大打折扣,与社会的需求相距甚远。
  
  二、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旅游行业第一线岗位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了解旅游企业管理相关环节,具有较强的导游服务能力、旅游企业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游市场开发能力、酒店从业能力,能从事旅游企业管理业务操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外向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指培养人到何种程度,即所培养的人达到什么质量的问题。通过社会需求调查和职业分析,旅游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外语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旅游管理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行业通用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商务写作能力、英语和韩语交流能力、创新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导游服务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游市场开发能力。
  关键岗位能力:①旅行社管理方向:中文导游能力、景点讲解能力、英语导游能力、领队业务能力、旅游策划能力;②酒店管理方向:握现代酒店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外语会话能力,公关和交际能力以及酒店电脑操作技能。
  3、素质结构
  职业道德方面: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勤奋好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身体素质方面:掌握现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文体特长;身体健康、健美,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
  心理素质方面:具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所规定的要求,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品质;具有理智、真诚、坦荡的性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主要职业证书
  1、基本职业证书:全国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合格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2、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中的1-2种)导游职业资格证书;中级餐饮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客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茶艺师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师职业资格证书。
  (四)主要就业面向
  1.旅行社管理方向:旅行社导游服务岗位或旅游景点导游服务岗位;旅行社或旅游景区业务管理岗位;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2.酒店管理方向: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或客房服务与管理岗位;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或人事管理岗位。
  
   三、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方向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素质水平的,能够适应时代需要,在各类旅游企业从事服务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围绕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今后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方向是:
  (一)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本位,强调课程设置的职业性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而不能单纯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所谓职业能力不是指为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时的操作或动手能力,而应该是指综合的、称职的从业能力(Competence),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全部内容。[2] 比如,在设置外语课程时,可以减少甚至不开一般的大学英语,而代之以旅游英语;再比如可以开设旅游文学课程来代替通行的大学语文总之,只有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性,才能体现出高职旅游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来。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