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活动类旅游资源开发浅析
摘要: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由于具有传统特色,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是它可以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异、求新、求美、求乐”等心理需求。我国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涌现了九寨沟、丽江等成功的案例,但也有惨痛的教训。笔者就此现状对我国旅游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注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性、真实性、提高游客参与和体验性等,以其和业界人士商榷。
关键词: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旅游功能 开发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是指以社会风情作为吸引力来源,跟人们生活紧密相关、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性、过程性旅游资源,能够反映出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等内容。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深层次触摸“真实的旅游地社会”提供了条件。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都形成有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绘画雕塑、建筑形式、民族工艺、服饰饮食、神话传说、节日庆典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我国现有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人文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一、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1、人文活动可以满足游客的求知、求异、求新心理。旅游是休闲活动,也是文化活动,对异质文化的追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话方式和独有的生活状态,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游客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和认知心态,以不同的方式感知、体验其文化内涵。
2、人文活动是审美参照的对象,可以带给游客美的享受。旅游者进行旅游的目的就是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环境中美好的东西,以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我国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3、人文活动会直、间接导致旅游资源产生,影响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活动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人们为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与结合点,具有更深的层次和内涵,就要借助文学的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把作为资源的“景”和作为旅游者的“情”,以及客观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情景交融,从而形成一种经人类“加工”的文学旅游资源,以提高观赏对象对游人的吸引功能。
4、人文活动可以让游客参与体验当地民风民俗,满足“求乐”的心理需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核心在于“参与”。各地让游客对各种民俗事象不但要观赏、了解、领略,同时也让他们参与其中,在参与中比较地区间文化的差异,体验民俗的丰富多彩和历史悠久性。比如让游客参与到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等,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二、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开发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了张家界、九寨沟、丽江等成功的案例。还有一些地方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民俗旅游活动项目,如江苏无锡市华西村开发江南水乡特色的民俗旅游,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活动等,它们创意新颖,管理得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有一些资源条件不错的地方,起步发展旅游的时间并不晚,但长期处于“温冷状态”。有的经营不当者盲目建设,急功近利。如在桂林有的地方,以民族风情表演为幌子进行强行“捐献”,结果是游客大呼上当,敬而远之了。有的地方在优美的旅游胜地搞起来的《三国演义》、《封神榜》等所谓文学名著景点,不仅工艺粗陋,而且用封建迷信,甚至恐怖、色情的东西招徕游客,最终也是落得个惨淡收场。而民俗村、民族歌舞表演雷同化问题也是我国很多旅游景区中常见的现象,使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败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