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5
本文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途径中存在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要完成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理念、流程、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保障人才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地方院校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创新
0 引言
随着1995年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截止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已跃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量”确实得到了发展,但是却缺乏“质”的提高。高等教育“量”“质”处于不均衡的发展氛围当中,则会引起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出现进校容易,出校难、高学历低能力、毕业学生就业率低甚至“被就业”等怪现象。因此本人认为,创新人才能力塑造途径不失为一个对策。本文试着结合玉溪师范学院的现实条件以及笔者的求学经历,对玉溪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人才能力塑造途径进行创新研究,以期为我校及同类院校的人才能力塑造提供参考。
1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的内涵
1.1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笔者认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办学特色,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特点需要的学生而努力。因此,我校旅游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为地方旅游行业培养侧重于实践操作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1.2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高校应用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人才在管理学科知识平台上实现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复合(见表1)。
表1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
表格要素来源于:李因,汪艳丽等人撰写的《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1.3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21世纪世界旅游业及入世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大旅游的发展观念,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掌握未来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国际语言、网络语言和专业语言。针对上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由管理、经济、地理、历史、法律、计算机、心理、社会等学科相关课程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体系内的课程给予学生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2 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人才能力塑造途径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观念有待创新
目前我校在人才培养上依然因循着传统高等教育模式,这种“传统性”主要表现在一直以来都是以学科为基础、以知识为本位,实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循序渐进的“三段式教学”,这种观念显得僵化封闭,很难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旅游高等教育的需要。
2.2 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一般说来,高校可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四种类型,前两种侧重研究,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后两者侧重教学,着力于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综观我校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我校与其他重点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定位差别并不大,结果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处于一种在理论高度上赶不上重点院校的学生,在实际操作水平上又不及职专学生的尴尬局面。
2.3 专业方向拓展不够
旅游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客观上要尽量细分或拓展出多元化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以避免“千校一面”,重复建设。而我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在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后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培养专业特长,这也就使得学生毕业后就业渠道狭窄,竞争加剧。
2.4 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这个是中国旅游教育界的通病,由于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晚,不少教师属于“转行”或“跨行”,知识来源于书本,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而我校属于处于二线城市的地方高校,在教学力量的充实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