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豫岚 时间:2014-01-05

类比赛,只要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可以尝试。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义务导游等形式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对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实习经验交流活动、宣传学生实习期间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榜样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意识和责任感。
  2.多方位、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进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有力保证。学校要为教师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教师多参加相关培训,并在经济和制度上予以一定的保证。让教师始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能够为专业带入全新的气息,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新鲜的血液。此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讲座、报告等灵活的形式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传授也是很好的形式,这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大有好处。着重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学校必须重视的。“双师型”教师有着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旅游管理专业这一学科发展精髓,能够有效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实操技能会有实质性的提高。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调研或参与旅游开发规划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旅游企业管理实践等,以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些都是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3.强调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色。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而且要加强实践教学,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我国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当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汲取国外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审视自己的特色,以努力提高我国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1)作为学校,应当开发资源,寻求与企业的联合发展,走校企联合之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这种方式的优点就在于,学校不仅可以不花办学经费就可以保证学生有地方实习,并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平台。经过这一实训,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2)在校企结合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在自己的校区建设一些模拟的职业岗位实训基地,实现模拟教学。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和教师可以在非常逼真的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身临其境。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导游人员的服务程序时,可以分别和学生模拟导游与游客,进行“正式接团”前的准备、接团服务、入住宾馆、集合出发、景点讲解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务过程。(3)学校在保证学生正常实训的同时,应当更加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说,学校可以将部分礼仪接待、食堂服务、环境卫生工作交由学生来负责。
  4.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知识结构
  文化课和专业课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两大基本板块。首先,在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性课程,学校不仅不能放弃还要予以重视。这些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必须课程,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些课程应当遵循实用性、广泛性、生活性等原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必要准备。比如说,语文课程教学不必拘泥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可以侧重于口语表达训练。在专业课程方面,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法律、心理、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知识。针对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课时少等问题,学校需要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整合优化相关学科知识,适当增加具有本地特色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学校可以结合河南省旅游资源特色开设豫剧鉴赏、河南文化现象等选修课程。学生的知识面宽了,在工作中自然会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通过旅游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需求和愿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它既是符合新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现状,也是高职院校转变教学理念的有益探索。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一项改革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通过集思广益、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味求新、求变而不考虑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改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性。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改要把学生的长远发展放在第一位,因为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教改活动,既关系一个专业的发展,也关系学校的未来发展。
  总而言之,立足实际,着重考虑学校的专业发展情况、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综合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渐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建宏.提高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
  [2]卢伟健.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科技信息,2007(10).
  [3]李晓梅,项桂芳,彭花燕.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季世平,罗能.我院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5]余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