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
③观光游览区是主体,果树成熟季节还可以吃到新鲜水果,登高远眺,微风习习,让人心旷神怡。④科学试验区由现代化奶牛胚胎繁殖基地和喷灌节水示范田组成,用以探索园区发展的新路子。⑤柿品加工厂与日本人合资兴建,柿种主要为日本甜柿。⑥奶牛场有奶牛100多头,游客可在这里尝试挤奶,并且有工作人员为其煮好,供游人品尝。⑦宾馆区是由具有陕西特色的50眼窑洞组成,对城市来的游客吸引力较大。到了麦秸沟旅游区,游人不仅可以领略自然风光,还可以住窑洞。旅游区的各个景点不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可以向游人宣传科普知识,起到科普宣传作用。
2.3.3游人数目。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每年平均约有2.07Y人次前来参观避暑,节假日游人稍多,约占全年游客总数的59.4%,旺季5个月游客总数是全年总数的2/3。2009年开始,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2.5万人次。
2.3.4风景资源评价。
2.3.4.1建设年代得分。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建于1999年,属于20世纪,根据式(2)可得:A=1分。
2.3.4.2地理位置得分。麦秸沟流域距离西安市约70km,属100km以内的范围,故A,=10分。
2.3.4.3优美程度得分。经泾阳农业局、林业局、旅游局、水土保持站等单位专家给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优美程度打分,旅游区优美程度属于四级,故A=4分。
2.3.4.4稀缺程度得分。麦秸沟流域属于区县级风景资眼,充分改善区内水、电、路条件。现代化奶牛繁殖基地正在筹建,占地4.0hm的喷灌节水示范田也即将建成,日本甜柿加工厂已经动工,旅游区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先后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党员科技示范基地”称号、被团省委授予“保护母亲和青少年示范基地”称号。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及内容。对旅游区内的景观、景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是对旅游区进行全面评价的前提条件J。对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的调查采用了对当地群众走访、到有关部门查找资料和现场调查等方法。调查主要内容如下。
1.2.1.1观光景观布局调查。包括流域面积大小、范围、酸枣分布;大枣类型、分布、产量状况;枣农间作景观布局;葡萄、梨、苹果产量;观赏设施布局等。
1.2.1.2环境质量调查。包括区位和交通、大气、水和地质环境等。
1.2.1.3景观资源调查。包括地表景观、水体景观、气候景观、历史遗址遗迹、民族风情和旅游特产等。
1.2.1.4生物资源调查。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资源种类、数量和植被覆盖度等。
另外还有人文资源调查和自然灾害调查。
1.2.2分析研究的基本方法。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农村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采用生物游憩资源分析和风景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2.2.1生物资源分析。
(1)资源种类、数量。生物游憩资源是由各种生物组成的,不同地区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极为不同。生物资源在定量评价时,应注明其主要种类及数量,如绿色乔灌木种类及数量,以及旅游价值较高,或可开展游乐活动、或具有观花观叶价值,或珍贵稀有等的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资源密度、覆盖度。主要为绿色植物覆盖度。
绿色植物覆盖度=域内绿地面积/区域土地面积(1)1.2.2.2风景资源评价。表征风景资源质量的指标有建设年代、地理位置、优美程度、稀缺程度和游人数目5项。
(1)建设年代。表征风景资源的时间指标,对于各个时期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的历史价值,根据开发年代给出相应的评分值A。
A=21一t(2)
式中,t为风景建设的年代(世纪)。
(2)地理位置。表征风景资源的空间指标,一般以距离省会城市的远近给予相应的评分值A。距离省会中心城市100km的范围内给予10分,以后每增加100km评分值降低1分,不足100km按100km计。规定最低评分值为O。
(3)优美程度。评价风景资源艺术价值的标准。根据风景资源的情况(表1),咨询专家并赋予评分值A,。
(4)稀缺程度。评价风景资源在国内外的地位。采用专家咨询给定评分值A(表2)。
(5)游人数目。综合反映风景资源的环境效果。各资源因建设年代、地理位置、优美程度和稀缺程度不同,对游人的吸引有差异,游人数目的多少反映了风景区的环境质量效果。根据游人数目给出相应的评分值A(表3)。
表1资源的优美程度赋值
Table1Gradingvalueofthebeaatifulnesofresources优美级别Exquisitedegree景源标准质量要求Stand~dqualityrequirementsofresources评分值Evlauating一级Firstlevel有极高艺术价值,表现丰富的造型美、质地美、10色彩美、环境美二级Secondlevel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景源风格别具匠心,有非常8高的欣赏性三级Thirdlevel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有较高的欣赏性6四级Fourthle~/'el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给人以视觉享受4五级Fiflhlevel艺术价值一般,其良好的环境成为主要吸引力2表2资源的稀缺级别及其得分Table2Scarcelevelandscoreofresources表3风景区游人数目的评分值Table3Graidngvalueofthetouristnumberinscenicareas对上述5项指标进行单项评价后,便可在其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指数进行风景资源的综合评价。其模型为:5A=∑(·A)(3)式中,A为风景资源的综合评价值,为每个单项指标的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
最后,对风景资源的综合评价值进行质量分级,并给出相应的评语(表4)。
表4风景资源的综合评价等级
Table4Syntheticevaluationlevelofthesceneryresources评分值AEvlauating一级Firstlevel二级Secondlevel三级irdlevel四级Fou~hlevel五级Fifthlevel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20般的吸引力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l5—20用,在国内外著名或具有国际吸引力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具地方代表性1O~15作用,在省内外闻名或具有省际吸引力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5—10和具有对相关地区的吸引力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对本风景区和对当地<5的吸引力2结果与分析2.1环境优势分析2.1.1气候环境。麦秸沟流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5℃,绝对最高气温41.4℃,绝对最低气温16932安徽农业科学源.故A=1分。
2.3.4.5游人数目得分。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可接纳游人数目2.5万人0Z/a,故A=2分。
2.3.4.6综合评价得分。对上述5项指标进行单项评价后,便可在其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指数法进行风景资源的综合评价,评价模型见式(3)。根据上述5项指标重要性得出5项指标的权重为W1=0.10,=0.30,=0.50,=0.15,=0.05,因此由式(3)得:A=35。
综合评价后,根据表4可知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属于四级(市县级)风景资源,具有农村独特的自然(如四季变化的景色)和人文景观(如窑洞)、农村独特的风味食品(如新鲜牛奶)、农村宁静的生活环境以及展示世人面前的现代农业,这些不仅具有观赏和娱乐价值,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乡村文化,这也是农村发展生态旅游的魅力所在。
2.4发展前景预测及建议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具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便利的区位优势,以及合理的分区布局,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
除充分利用和发挥旅游区现有的生态资源外,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还需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广告牌、网络、举办特色旅游节等多种途径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还可以在园区内设置游戏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或增加游艺项目,使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另外,园区内还需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如餐饮、发展农家风味饮食,使旅游区成为集观赏、游艺、镤饮为一体的优质旅游度假区。
3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麦秸沟流域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环境优势,只要按照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态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配套建设,结合本地地情,立足长远,利用本地潜在优势,坚持保持水土的原则,全面实施防风固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建设规划,几年后必将成为现代化农业观光旅游的典型,促进当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4结语
校园景观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乡土文化为校园景观建设的独特性和地域性提供了依据,其在校园景观中的重要性已经通过实际案例得以证明。随着我国对乡土景观重视程度的加深,以展现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土景观将扩展到整个现代景观设计体系中,并得到新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中国城市建设也将由“小城镇建设的大城市化,大城市建设的欧美化”现状走向“大城市建设的小城镇化,小城镇建设的乡村化,乡村建设的乡土化”。乡土文化将在整个景观系统的演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进士五十八,铃木诚,一场博幸.乡土景观设计手法:向乡村学习的城市环境营造[M].李树华,杨秀娟,董建军,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O8.[2]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i991.、[3]郑丹丹.乡土景观的整合与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OO6.[4]吴国训.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析[J].科技广场,2oo4(9):107—108.[5]郑锐锋,邝津现代大学校园规划的设计理念探讨[J].华中建筑,2OO5(4):82—85.[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4—17.[7]绫音叵难.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80.[8]李林.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oo7(9):1027一l搀.[9]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126,[1O]陈建为.中外景观:校园景观[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11]高远,赵栋.生态化高校校区建设的初探[J].科技资讯,2O07(32):154.[12]孙新旺.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O09.[13]王川.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景观美一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浅谈[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4):121—132.[14]王立科.地方材料在现代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OO7.35(34):11091一l1092.
参考文献
[1]陈忠晓,彭建.生态旅游的内涵辨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1):54—57,64.[2]张从.环境评价教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D1:222—234.”+”+”+”+”+”+”+“+”+(上接第16904页)参考文献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对称与平衡、对比与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达到和谐的景观效果,渲染出强烈的乡土文化氛围。通过不同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乡土“物”的运用,组织不同的点、线、面的景观效果,营造出表现手法丰富、具有趣味性的乡土文化校园景观,完美地呈现了本地原生态农村文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