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解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5
三、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完善
(一)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
一要根据科学的预测未来旅游产业结构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整合、删减过多过细或重复建设的旅游专业课程。二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学科,资源等背景,设置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都有较大特色的课程体系。三要以实用性和现代化为原则,加强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形成富于弹性和活力的现代化课程体系,鼓励学生据己所长在专业方向有进一步精深发展。
(二)教师学科结构、专业水平多元化
首先,要通过有计划的国内进修,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或是带队实习等手段,加强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其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旅游企业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聘请旅游行政部门的官员、专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同时增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三)重视实践教学、实习培训
首先,建设校内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建立标准化实训基地,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根据实习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好实习基地;一方面要完善原有的较为成熟的实习基地管理方案,深入调查和研究实习基地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实习的成效。再者,与企业合作,创建属于自己的星级酒店,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之路。
(四)提供学生择业信息的交流与跟踪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冲刺、自我推销的心理培训。首先,学校应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客观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寻找锻炼机会,亲自感受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其次,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了解到毕业生的工作待遇,福利,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等,还可以从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在未来几年中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对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晓凤,王文君。基于大学生高流失率的酒店人才机制思考 [J]。商业经济 ,2008,(3)
[2] 赵丽萍。浅谈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J]。市场论坛,2006,(4)
[3] 蔡靖方。旅游高等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新思路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2)
[4] 毛玲,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
[5] 武利亚。浅谈旅行社人力资源现状及改进思路[J]。旅游纵览,2007,(7)
[6] 林益丽。导游人员贪利原因分析[J]。内江科技,2008,(2)
[7] 刘光荣,朴松爱。导游队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8] 陶玉霞。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旅游学刊,2008,(1)
上一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