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后马蹄型肛瘘62例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高位后马蹄型肛瘘的手术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后马蹄型肛瘘62例。结果 一期治愈60例,未愈2例,随访2年无复发,术后瘢痕残留3例,平均住院26 d。结论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是治疗高位后马蹄型肛瘘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位后马蹄型肛瘘;切开挂线对口橡皮引流
高位马蹄型肛瘘不但是外界难治的疾病之一,而且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现行的手术切开术、剔除术、矿置术及各种切开挂线部分缝合术都存在损伤肛门括约肌、局部损伤大、疗程长、肛门变形等后遗症,甚至不同程度造成肛门失禁,切开挂线疗法虽然在防止术后失禁的问题上有相当大的优点和进步,但仍然是慢性勒断直肠环,因此说高位马蹄型肛瘘的治疗仍是肛肠外科的难题之一。我院2000~2007年采用切开挂线对口橡皮引流术治疗高位后马蹄型肛瘘6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1975年中华全国肛肠外科会议制定“肛瘘统一标准分类法”为诊断标准。本组均为高位后马蹄型肛瘘,男43例,女19例;年龄19~58岁,平均43.5岁;病程1~13年。
1.2 治疗方法 采用鞍麻,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以软质带球头探针或小弯钳从外口轻轻探入, 探明瘘管的走向及内缘的厚度,以探针为引导在肛周后正中距肛缘2~3 cm处作放射状切口,同时尽量保证内缘的厚度,左手食指在肛内原定内口处引导,寻找到内口探出,沿探针切开肛周后正中皮肤、皮下组织,并彻底处理内口(7号丝线结扎内口两侧黏膜)肛管直肠环未纤维化者,给予橡皮筋挂线;肛直环已纤维化者,可以直接切开。再以支管外口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取出探针用止血钳从扩大的外口探入将支管破坏,刮匙搔扒,清除支管内的坏死组织,使主支管间引流通畅,然后用橡皮条将主支管、支管间作宽松结扎,适当修剪切口、皮缘,以便引流,凡士林油纱填充,以塔形纱布压迫宽胶布固定,术毕。术后予抗炎、换药至愈。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1] 痊愈:肛瘘内外口完全闭合,开放创面完全修复,半年随访无复发;未愈:肛瘘内外口未闭合,管道内仍有分泌物流出, 3个月内复发。
2.2 治疗结果 一期治愈60例,治愈率达96.7%, 术后瘢痕残留5%,平均住院26 d。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肛门功能正常,无肛门变形、肛门失禁。
3 讨 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包括高位后马蹄型肛瘘)素有难治性肛瘘[2]之称,由于病变位置高,管道多变而复杂,常有支管及深部死腔,故在上难度较大,若手术方法选择不当,不仅可以引起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甚至会造成肛瘘久治不愈之痛苦。
3.1 正确寻找和处理内口及瘘管 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现有的检查方法尚不能精细、准确的辨别所有的主、支管道及空腔。手术中对管道的探查和辨别显得尤为重要,如刮匙对瘘道壁搔扒可见到刮不尽的腐败组织部位,常是与另一间隙的支管的开口。我们认为“凡肛瘘内口均应该处置”是治疗原则,可谓“内口不愈肛瘘不愈”。我们将内口切口向上延长0.5 cm,并于内口两侧黏膜用7号丝线结扎,以便彻底清除肛腺,且引流通畅。
3.2 中医挂线疗法的紧线时机 挂线疗法的机理之一是愈合与切开同时进行,外侧括约肌愈合固定后,内侧紧线缓慢切割,体现了边切割边愈合的治疗过程,防止了一次性切开过多括约肌引起的肛门失禁。所以外侧括约肌的愈合与固定后才可以紧线是其原则。对于清创后空腔较大的高位肛瘘不应该早期紧线。紧线不是以术中或术后几天为标准,而应该视术后创面组织 生长情况决定紧线和去除切口橡皮引流条时机。
3.3 切挂对口橡皮引流术的优点 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反应小,减少肌肉、血管、神经损伤,使瘢痕残留减少,避免了肛门畸形。避免以往分次手术、病程长、易复发的不足,通过控制挂线和对口引流线的松紧从而达到同期手术、一次治愈的目的。与分次手术相比,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复发率,肛门组织损伤相对较少,对于保护肛门的功能[3]有一定积极意义。
【】
[1] 李春雨,翟云起,金国祥,等.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118例[J] .肛肠病杂志,2001,21(5):19.
[2] 史兆岐,宋光瑞主编.中国大肠肛病学[M].郑州:河南技术出版社,1985:664.
[3] 徐廷翰,欧亚龙主编.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