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中临床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欣,袁中山,李胜华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已被广泛应用于脑、颈、心脏、肾及肺的临床诊治,但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则少见报道。自2004年2月作者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中,利用供区、受区的MRA行术前设计、术中指导以及术后监测,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平均41岁(12~63岁),组织瓣类型:甲瓣5例,趾移植再造4例,股前外侧皮瓣6例,足背皮瓣3例,趾蹼皮瓣2例,腓骨移植2例。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NOVUS 1.5T磁共振,采用2D-TOF或3D-TOF法,必要时用CE-MRA法对供区行二维、三维成像,对其中8例受区严重组织损伤者同时予受区MRA成像。

    根据组织缺损的大小、形状,组织缺损类型以及供区MRA表现行术前设计(图1~2),包括组织瓣的大小、形状、走向、组织构成,结合大动脉搏动点或骨突等解剖定位点定位,在供区划出组织瓣的边缘,标志出组织瓣供血动静脉的走向、分支及其分型。对于困难较大者如足第一跖骨背动脉GilbertⅢ型者可选择对侧足为供体。

    在术中随时二、三维成像的MRA,从各个角度直观地了解组织瓣血管蒂的走向、分支、分布等特点,避免了误伤可能,减轻供区的创伤,将MRA图像与解剖相结合,能较好地选择吻合的血管、吻合部位、吻合方法及血管蒂长度,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利于成功。

    术后早期如组织瓣出现危象,可用MRA检查,对血管痉挛或动静脉栓塞早期做出诊断,以便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对无法直接观察组织瓣血运者早期行MRA检查,可明确其血运情况,如腓骨瓣移植、髂骨瓣移植等。

    2  结  果

    本组22例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前MRA检查血管形态与分型,与术中解剖相符率达100%,手术时间节约25 min。

    3  讨  论

    显微外科至今[1],在做组织移植时,了解供区和受区的血管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临床上常见的对血管行径、走向、分布、分类的检测有动脉血管造影(DSA),超声多普勒,MRA等方法。DSA需插入导管,有相当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难以接受。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可从体外检查人体血流情况称超声血流测定,属于非植入性检查,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无创等特点,可以听到血流的嗟啪声,但其有着明显的缺点:(1)只是根据声音的大小来大致判断血流的大小和血管的深浅,检测第1跖骨背动脉的位置及Gilbert分型仅有50%~70%的正确率[2];(2)明显受检测肢体的温度、血管的深浅、探头的方向、耦合剂的使用、探头的压力以及检测者的熟练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也与检查者手法及判断能力有关;(3)无法提供直观的影像在术中。 MRA是利用MR的特殊的流动效应进行血管成像。其特点:(1)敏感度高,分瓣率良好。本组22例中MRA成像48幅,目标血管皆能明确识别。26幅足MRA中皆可成功行第一跖骨背动脉Gilbert分型。(2)成像清晰、指导性强。MRA可二维、三维立体成像,立体直观,一目了然,且MRA片可随时提供参考,实时以多角度地将血管形态展现在术者面前。(3)客观明确,不受检查者的主观判断及操作方法影响。(4)无创伤,患者容易接受。

    顾玉东等[3]根据第一跖骨背动脉的形态和解剖特点将其进行了分型。如常规行术前供区的MRA,则在术前对该血管的分型有明显了解,在本组中成功避开2例GilbertⅢ型的第1跖骨背动脉供区。在行深部组织瓣(如腓骨瓣、髂骨瓣)移植时,通过MRA可早期检测血运情况,Sabharwal等报道了MRA用于血管吻合术后的监测和评定的研究。

    MRA缺点:(1)金属伪影,如果患者有金属内置物(钛金属除外),如关节假体、心脏超持器或内固定钢板则不能行MRA,或产生严重伪影;(2)价格相对较高,加重患者的负担,部分患者难以承受。

【参考】
  [1] 朱家恺,庞水发. 把我国显微外科推向21世纪新里程[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3:527.

[2] 程国良. 主编. 手指再植与再造[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62-263.

[3] 顾玉东,足趾移植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