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小阴唇黏连的诊治与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幼女小阴唇黏连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以利于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方法 分析50例小阴唇黏连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愈合情况。结果 诊断明确后,采取手法分离或探针分离法,分离后创面涂红霉素软膏加少量雌激素软膏,1∶5 000高锰酸钾液坐浴,全部治愈。结论 幼女外阴阴道炎症长期刺激可致小阴唇黏连,普及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发现确诊以及正确的冶疗方案,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关键词】 幼女小阴唇,黏连;外阴阴道炎;手法分离
幼女小阴唇黏连临床比较常见,儿科、妇科门诊均有就诊者,主要发病于5岁以下的幼女,临床上大多儿科大夫和妇科大夫能明确诊断,给予正确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将笔者经治的50例幼女小阴唇黏连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愈合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至2009年郑州市第六人民收治50例幼女小阴唇黏连患儿,最小8个月,最大5岁。
1.2 症状体征 排尿异常及排尿困难为主要原因。排尿异常主要表现为尿线变细,排尿方向改变,向上、向下或分叉或尿不成线。排尿困难者,排尿时用力、哭闹。患儿一般都有外阴阴道炎病史,表现外阴红肿,分泌物多,偶有患儿因疼痛而用手挠抓,部分由家长清洁外阴时发现异常而就诊。检查时均发现两侧小阴唇黏连在一起,中间有一条半透明带,膜状,看不到尿道及阴道口,或黏连的上下方各有一裂隙,尿自裂隙中排出。外阴及肛门红肿,可有白带样分泌物或搔抓痕迹。
1.3 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不难诊断,患儿家长应仔细回忆,准确描述病史,经验不足者可请经验丰富的妇科专家会诊,不可盲目推断,摆正患儿体位,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1.4 治疗方法 诊断明确即行黏连分离术:(1)手法分离。一般黏连轻者,先采用手法分离。患儿多不配合,可由家长及助手摆正患儿为强迫膀胱截石位,0.5%碘伏棉球消炎外阴皮肤,丁卡因棉棒夹持在患儿外侧,保留3 min后,术者两个大拇指对称在小阴唇外侧,缓慢向外向下轻轻按压使黏连分离,黏连轻者即会分开。如果黏连比较紧,难以分离的话,可以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倍美力软膏)涂抹10~14天,使局部上皮增生黏连会自行分离,一般不主张手术,因手术导致的创伤,易导致局部再次发生黏连。如长期不愈合可换用抗生素软膏涂抹[1]。(2)探针分离法。黏连较严重,手法分离困难及雌激素治疗不分离者,即采用探针分离法。因黏连时间长,面积大者,只在阴蒂下方或会阴后联合处有一小孔,故宜采用探针分离法。可用比妇科宫腔探针细一些的不锈钢细针或直径2~3 mm钢丝高温高压消毒后,从未黏连处插入,沿透亮带酌情分离黏连部位,使尿道口及阴道口完全暴露。如黏连面积较大,可分次分离,注意操作要适度,以免损伤过度而造成再次黏连。
2 结果
50例患儿均成功分离,30例手法分离成功,19例探针分离成功,1例雌激素治疗分离。1周后复查创面愈合好,表面光滑,无再黏连发生,1个月后复查均无异常表现,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