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护理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护理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需要依赖长期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国内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1],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利用等优点[2],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在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术前、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健康对内瘘成形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对5例患者的护理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5~68岁,平均53.6岁,血肌酐(CREA)737.80~1 434.70 μmol/L,尿素氮(BUN)12.34~49.93 mmol/L, 均需进行血液净化。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并将手术目的、方法、基本步骤及施行手术的专家等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清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强调手术注意事项。提前保护好造瘘侧(左侧)手臂,避免在造瘘侧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术前一天备皮,指导患者彻底清洁皮肤并剪短指甲,切勿抓伤碰伤。
1.2.2 围手术期护理
术后4~6 h取平卧位,6 h后自由体位,帮助患者将内瘘侧手臂抬高至水平以上30°;加强病房巡视,多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其是否有胸闷、心悸、术侧手指麻木、寒冷、疼痛、伤口渗血等情况。保持适当的室温,术后室温应保持在20~25 ℃。观察造瘘侧手臂敷料是否清洁干燥,防止敷料潮湿。防止术侧手臂受压,要求患者穿衣衣袖要宽松,指导其睡眠时避免压迫造瘘侧。每天2次用听诊器听造瘘部位有无吹风样杂音,音量是否改变。下床活动时,指导患者用绷带吊起术肢,曲肘90°,做轻微的握拳动作。在床头挂上明显标识,禁止在手术侧肢体进行注射、测血压等护理操作[3]
1.2.3 健康指导
患者手术后1周可做空抓,拆线后,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健身球3~4次,每次持续10~15 min;或用止血带压住上臂,每日2~3次,每次5~10 min。嘱咐患者保持手臂的清洁,每次透析前彻底清洗手臂。透析结束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如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24 h后才能热敷。患者每日自测内瘘是否通畅,用手触摸手术侧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吹风样杂音,每日3~4次,若发现内瘘血管震颤音减弱、消失或摸不到搏动,血管呈索状等,提示瘘管堵塞,应及时就诊处理。防止造瘘侧手臂外伤,应佩戴护腕,护腕松紧应适度,不可过紧压迫内瘘导致堵塞。
2 结果
通过护理,5例患者手术采用端侧吻合血管,即时通畅率100%,皮下能触及血管震颤,听诊有血管杂音存在,无血肿及血栓形成,未发生术后感染,术后无肢体肿胀,内瘘成熟时间及血流量均达到预期目标,5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1例内瘘成熟已经开始使用,其余4例无内瘘堵塞情况发生。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内瘘成形术的成功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对内瘘患者个性化的护理,亦影响手术成功及血透效果。对已经行血透的患者,让其明白造瘘的优越性和保护血管的重要性,告诉其造瘘只是个小手术,不必紧张。对那些即将需要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告诉其做动静脉内瘘是长期间歇血液透析之必需,并给患者讲解永久性造瘘口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情况,以减轻患者紧张的情绪,增加安全感,取得患者的配合[4]。因造瘘侧手臂不能提重物,同时还要避免意外损伤,所以选择非惯用手(常为左侧)血管进行保护,不仅方便病人生活,为动静脉造瘘术提供良好的血管条件,还有利于今后对造瘘口进行保护,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术后要求患者内瘘侧手臂抬高至水平以上30°,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减少手臂的肿胀。寒冷对血管的刺激较大,可引起血管痉挛[5],致造瘘部位血流不畅,术后室温应保持在20~25 ℃。术后让患者做空抓捏橡皮健身球等,可增加内瘘口血流及血液循环,使其充分扩张与动脉化,加快内瘘成熟时间及充足的血流量。指导患者彻底清洁皮肤剪短指甲避免瘘侧手臂外伤,切勿抓伤碰伤等,可减少感染机会。要教会患者自我判断内瘘是否通畅,及时发现紧急情况。
动静脉内瘘是在皮下将动静脉直接吻合,没有皮肤外露部分,减少了感染机会,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每次穿刺后也不需要结扎血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安全、使用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到目前为止,它仍是不可替代的永久性血管通路[6]。国内外透析通路学者虽致力于血管通路方面的研究,但没有迹象显示有大的进展,因此加强对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为后期的血液透析做好了准备。
【】
[1]林蓉,文艳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J].华西医学,2004(1):159.
[2]徐洁,夏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护理,2006(11):1017-1018.
[3]温美奕,周惠.动静脉内瘘术前后护理体会[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 305.
[4]文与君.静脉造瘘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整体护理中运用[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4(1):10.
[5]洪惠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2):15-16.
[6]姜东升.前臂腕纹下动-静脉内瘘术成功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