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沈显元 阮冰 陈振娟 刘社兰

【摘要】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130例(95.59%)、黄染119例(87.50%)、纳差104例(76.47%)。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85、3.95、3.49、4.65,P均<0.05),在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组与单纯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75、3.68、3.83、4.53,P均<0.05)。结论 大多散发性戊型肝炎有急性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且预后良好,但老年患者、重叠HBV感染者黄疸深、肝功能损害重。

【关键词】  戊型肝炎; 临床特征; 老年人; 重叠感染

    戊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主要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但目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散发,其散发病例已出现在我国所有的省份[1]。本次研究对收治的136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目前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感染科收治的136例戊型肝炎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即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EV IgM阳性,或抗-HEV IgG阳转,或抗-HEV IgG滴度由低到高。

    1.2 方法 肝功能检测采用奥林巴斯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白蛋白(albumin, ALB)、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 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和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检测采用SYSMEX自动凝血分析仪CA-1500。血清抗-HAV、抗-HCV、抗-HDV、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检测均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抗-HEV IgM和抗-HEV IgG检测采用重组抗原抗-HEV酶联免疫试验(ELISA)试剂盒(由美国Genelabs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配对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的时间分布 2003年12例,2004年20例,2005年28例,2006年35例,2007年41例。季节分布,春季(3月~5月)66例、夏季(6月~8月)12例、秋季(9月~11月)38例、冬季(12月~2月)20例。

    2.2 病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男性114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5.2∶1。年龄26~78岁,平均(41.12±15.03)岁,其中30岁以下4例(2.94%),30~39岁22例(16.18%),40~49岁36例(26.47%),50~59岁38例(27.94%),60岁以上36例(26.47%)。

    2.3 临床表现 13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见表1。

     由表1可见,黄染、腹胀在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23、7.30,P均<0.05);腹胀、脾肿大在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组与单纯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6.61,P均<0.05)。

    2.4 临床诊断与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108例(79.4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6例(11.76%);淤胆型肝炎8例(5.88%);重型肝炎4例(2.94%),其中3例出现在老年组(占8.33%),1例出现在非老年组(占1.00%),老年组重型肝炎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组。病原学诊断:单纯戊型肝炎110例(80.88%),其中2例(占1.82%)表现为重型肝炎;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26例(19.12%),其中4例(占15.38%)表现为重型肝炎。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组的重型肝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χ2=9.18,P<0.05)。

    2.5 血清生化指标 13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见表2。

     由表2可见,血清ALB最低值、TBIL峰值、CHE最低值和PTA最低值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85、3.95、3.49、4.65,P均<0.05),在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组与单纯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75、3.68、3.83、4.53,P均<0.05)。

    2.6 发病时间和住院天数 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时间和住院天数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87、4.57,P均<0.05)。

    2.7 转归预后 13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中,临床治愈、好转130例(95.59%),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另6例(4.41%)临床恶化,自动出院,其中4例为老年患者。

    3 讨论

     戊型肝炎是目前广大家十分常见的一种急性肝炎[2,3],我国曾于1986~1988年在新疆爆发全球最大规模的流行。近年来得益于环境改善以及水源保护,主要表现为散发,但由于戊型肝炎人兽共患,传染源难以控制,其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据卫生部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2005年全国报告15 541例,2006年上升到19 007例,2007年高达20 620例。戊型肝炎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次研究分析了13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与报道相似[3],估计与人群的HEV感染率增加,以及抗-HEV检测试剂的敏感性提高有关[4]。季节分布上,四季皆有散发,春季(3月~5月)发病人数较高(66例)。性别分布上,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饮食卫生习惯、社会活动和人群交往频繁于女性有关,与曹海俊等[4]报道的浙江地区HEV感染的性别分布一致。在年龄分布上,40~59岁患者最多,其次为≥60岁老年人,表明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发病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为主,是否与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散发性戊型肝炎已成为中、老年急性肝炎的重要病因,而儿童HEV感染则以亚临床感染多见[2]。

     本次研究显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类型以急性黄疸型最为多见,重型较少见,淤胆型患者病程长,恢复慢,但预后尚好。病原学诊断中,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者达19.12%,与既往的报道[5]一致,这可能与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有关。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大多急性起病,以乏力、消化道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尿黄、发热为主要症状,部分病人可有皮肤搔痒、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等胆汁淤积表现。体征以巩膜、皮肤黄染为主,少数伴有胆囊区压痛,与胆红素代谢、排泌、贮存异常有关[6]。4例重型戊型肝炎患者表现为黄疸深、持续时间长、临床症状重,且均出现腹水,其中2例并发肝性脑病。因此,对戊型肝炎的重症化应有所警惕,尤其是对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者。分析患者入院时的发病时间,发现老年患者明显长于非老年患者(P<0.05),可能与老年人机体衰老、反应性下降、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或不典型和大多依靠家人陪护就诊有关。血清生化改变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比较,血清ALT峰值、TBA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LB最低值、CHE最低值、PTA最低值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TBIL峰值则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可能系老年人肝脏退行性改变,生理、代谢功能低下,加上肝脏血供相对不足,肝细胞合成功能差,胆汁排泄功能下降,致肝细胞损伤后难以修复和再生[7]。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组的血清ALB最低值、CHE最低值、PTA最低值均显著低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血清TBIL峰值显著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可能是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患者原有慢性肝脏损害基础,感染HEV后,肝脏遭受累加性损伤,易发生肝功能失代偿[8]。本次研究提示,本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发病年龄有老年化倾向,同其他地区的报道[9],而老年患者和有慢性HBV感染基础的戊型肝炎患者易重症化,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 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 范学工. 新发传染病学[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43-57.

3 Abe K, Li Tc, Ding X, et a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urv- ey on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E virus in 11 countries Sou- theast Asian[J]. J Trop Med Pubic Heath, 2006,37(1):90-95.

4 郑英杰, 姜庆武, 张军, 等. 3种戊型肝炎诊断试剂可靠性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1.

5 曹海俊, 王法弟, 高眉扬, 等. 浙江省农村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状况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7):843-845.

6 曾国兵, 侯金林.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1):49.

7 陈焕永, 杨宝山, 蔡华枫, 等. 肝脏病伴随的胆囊炎性病变原因分析[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8, 32(4):290.

8 Monga R, Garg S, Tyagi P, Kumar N. Superimposed acute hepatitis 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dian J Gastroenterol [J], 2004, 23(2):50-52.

9 肖非, 马科, 王俊文, 等. 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及发病趋势[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 12(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