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中、老年人冠心病70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张建勤 朱梓丰 王迎 郑继锋

【关键词】  冠心病

     现在冠心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而青、中、老年人冠心病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国内外对青、老年人报道已较多[1]。本次研究收集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以此能为临床诊断、特别是预防提供一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至2007年11月嘉兴市第二心内科2007年4月至2007年11月临床疑诊或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5例病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70例,按年龄分为青年人组CHD(< 40岁)8例,均为男性8例,平均(38.00±1.07)岁;中年人组CHD(≥40岁~<60岁)10 例,女性4例,平均(52.00±7.66)岁,男性6例,平均(50.00±7.90)岁。老年人组CHD(≥60岁)52例,其中女性20例,平均(67.50±7.10)岁,男性32例,平均(71.5±11.35)岁。

    1.2 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吸烟史(>20支/d×10年以上)、大量饮酒史(每天超过25g酒精×10年以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或入院后测血糖或OGTT检测证实为糖尿病者)。所有病人均称重(测体重指数≥28为肥胖),化验血脂(根据《胆固醇计划》)第三版)(升高定义为胆固醇>5.72mmol/L,甘油三脂>1.7mmol/L )。所有病人均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直径减少≥50%者诊断为冠心病(其中有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但结合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动态变化考虑冠心病 X综合症),病变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的1支为单支病变,2支及以上者为多支病变。一般管腔直径减少≥70%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急性心肌梗塞先处理梗塞血管,余择期处理。临床愈后以住院期间心衰及死亡发病率为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危险因素资料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青年人组CHD与非CHD组比较,除高血压、糖尿病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37、6.47、4.15、12.05、6.16、4.96、8.44,P均<0.05);中年人组CHD与非CHD组比较,吸烟、大量饮酒、高甘油三脂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00、4.00、4.17,P均<0.05),老年人组CHD与非CHD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31、4.59,P<0.05)。青年人CHD组与老年人CHD组比较,其中男性、家族史、超重、吸烟、大量饮酒、胆固醇升高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34、7.76、3.67、12.19、28.27、3.77,P均<0.05)。老年人CHD组与青年人CHD组比较,其中高血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青年人CHD组与中年人CHD组比较,男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中年人CHD组与老年人CHD组比较,肥胖、吸烟及甘油三酯、大量饮酒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33、4.83、6.24、6.24,P均<0.05),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CHD组危险因素个数、高于青年CHD组。

    2.2 三组患者临床特点资料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青年人组CHD前驱症状少,发病急、重,急性心肌梗死多见,差异较老年人组有统计学意义(χ2=6.92,P<0.05)。中、老年人组CH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次研究中所有病例除禁忌证外均与阿司匹林、ACEI类或ARB药物、倍他乐克或达利全、他汀类药物等基础治疗。老年组3例死亡,其中一例发生于急症术4d后心脏骤停,2例死于心力衰竭。余病人均好转出院。

    2.3 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中、青年人CHD两组以单支血管病变多见,老年人CHD组多支血管病变多见(尤其合并糖尿病组),与中年组、青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 =7.80、12.92,P均<0.05)。而中年人CHD组与青年人C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P>0.05)。三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4 本次研究也显示:不典型胸痛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青年女性以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绝经后女性及中老年男性以颈椎、胸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疾病多见,对症治疗后好转。对这类患者特别是有冠心病多个危险因素的病人因重视,并因强调冠状动脉造影适应症的选择,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暴露。

    3 讨论

     有资料显示,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者,其冠心病的发生率危险是全无的20倍[2]。青、中年冠心病和老年冠心病相比较,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家族史及血脂异常高于老年冠心病。吸烟和肥胖是青中年冠心病的二个重要因素。吸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阶段,包括从内皮功能异常到急性血栓事件,而且主动和被动吸烟均增加心血管事件,其机制包括血小板聚集,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反映,心肌能量代谢障碍。INTERR- HEARI研究等[3]多项荟萃分析提示戒烟能使总死亡率下降36%,优于或至少不劣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界定吸烟是疾病而不是嗜好,所以应该积极戒烟,减少相关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预后,特别是对广大的中青年人。美国护士健康研究提示体重指数大于20,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很快;Framingham offspring[4]研究提示体重指数大于27,总死亡率增加。Duke大学心导管实验室分析了1986~1997年9405名患者发现肥胖患者介入手术从20%增加到33%,这些肥胖患者特征比较年轻,有较多并存病,但是冠脉大多是单支病变[5]。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等均导致肥胖的增加,血脂异常。所以合理的锻炼、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年轻人尤其重要。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小胖墩”,而青年冠心病粥样硬化的病理性决定因素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起始于童年,在年青时就可以为有意义的病变。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强烈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6]。故冠心病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

     中年人危险因素较青年人多,生活工作压力大,如果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更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提前生活指导和临床干预,可预防或推迟冠心病的发生。

     老年人冠心病的特点是危险因素增多,病程长,其长期作用导致冠脉损伤严重,与国内外报道的老年冠心病严重复杂病变多见相一致。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整体下降,预后相对中青年冠心病差。大量的循证医学已证实尽早控制血压、血糖可明显减少老年冠心病的总体愈后。同时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运动量、饮食、生活习惯方式等,可减少老年冠心病急性事件。

【】
  1 张诚立, 黄晓勇, 吕树铮, 等. 青年与老年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分析[J]. 2005, 5, 24(2):101.

2 代政学, 贾国良, 王海昌, 等. 老年和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 和冠状动脉特点的对比分析[J]. 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 2002, 2(4):42.

3 胡大一, 马长生. 心脏病学杂志2007——新进展与临床案 例[C].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0(1), 489-491.

4 陈在嘉, 高润霖. 冠心病[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1),100.

5 彭峰. 肥胖症与心血管疾病(续三)[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15(10), 863-865.

6 Zieske AW, Malcom GT, Strong JP. Natural history and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in children and youth: the PDAY study [J]. PEDIA Pathol Mol Med, 2002, 21(2):2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