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天灸;肺功能;哮喘;肺俞穴;穴位敷贴
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哮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气急、咳嗽、咯痰,以及肺内哮鸣音。天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灸法中非火热性灸法的一种。近年来, 天灸疗法在治疗哮喘,尤其在治本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国内外报道较少。我们观察天灸对哮喘肺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天灸在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可能机制,为天灸疗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12月,本院呼吸科门诊哮喘43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3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38.2±7.6)岁, 平均病程3.65 年。43例均在我院中医科门诊行天灸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穴位选择 初伏取定喘、膏肓、肺俞;中伏取:肺俞、心俞、膈俞;末伏取大杼、肺俞、肾俞穴、足三里。每组穴位均取双侧。
1.2.2 药物组成 麻黄、细辛、白芥子、甘遂等[1],混合研成细末,用鲜姜汁调成稠膏状,压扁成块,每块约1 cm×1 cm(约6 g),将少许麝香末均匀抹在边长5 cm的正方形胶布上,将药膏置于穴位,用胶布覆盖、固定。
1.3 疗效观察 成人帖服2~4 h,按农历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3次敷贴完成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天到呼吸科肺功能室进行肺功能测定。采用美国Vmax 22型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 FEV1 /FVC及FEV1 占预计值%等主要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变化 43例哮喘天灸治疗前后均做肺功能测试,天灸后FEV1 、FEV1/FVC及FEV1/预计值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均<0.05),肺功能见表1。表1 天灸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天灸,又称发泡疗法,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如果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等,可给予对症处理。 3 讨论
天灸呼吸系统疾病,改善肺功能的研究,历来受到中医学者的重视。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哮喘发病多由宿痰伏肺,遇因而发,病位在肺,反复发作,久病入络,肺失升降,致脾、肾亏虚[2]。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天灸不仅可以改善肺功能,治疗和预防疫病,而且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我们利用中药天灸疗法使药物渗透到皮下组织中,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调节免疫机能,降低呼吸道对致敏源的敏感性,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促进渗出液的吸收,达到抗过敏及平喘的目的,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大杼、肺俞、心俞、膈俞,以宣通肺气,使邪从表解;脾、肾俞补肾,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3]。
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利于药物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利气,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该伏日即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是治疗肺疾的好时节。同时也应用了“天人相应”和“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4]理论进行治疗。近年来研究显示,天灸对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呼出气体滞留情况,降低大、中、小各级气道,尤其是中、小气道的气流阻力,而且对肺活量、补呼气量等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5,6],同时调节肺及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使哮喘患者呼吸道的阻力下降[7]。
综上所述,天灸疗法是在夏季炎热气候,敷以辛温、走窜、通经兼平喘的药物,达到温阳利气的目的,以驱逐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但天灸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改善肺功能,使FVC增高尚不明确,笔者认为可能是天灸肺俞穴后的效应同针刺。我们的临床研究显示,天灸可能是通过增加支气管哮喘患者肺脏本身微循环灌注量来达到改善肺通气功能的目的,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1 杨君军,赖新生. 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 2003,23(4):7
2 王敏,冯运华,张淑良,等.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24.
3 吕广振,陈孝敬,吴厚献,等.中药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22.
4 程士德,孟景春.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6:8?10.
5 陈必通,张文华,杜云翔.艾柱灸少商穴治疗支气管哮喘37例临床观察[J].针灸,1995,15(5 ):3
6 梁栋富. 气象因素在三伏灸治疗哮喘中作用观察 [J].上海针灸杂志,1992,12(21):3
7 陈铭,蔡宗敏,卢希玲. 节气灸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变化关系初探[J].中国针灸,2000,(3):155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析
下一篇:小儿全麻诱导期安全无通气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