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横切口经腹治疗小儿斜疝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寿川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小横切口经腹小儿斜疝的疗效。方法 将244例小儿斜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B组(试验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旷置,对照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术后复发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旷置术治疗小儿斜疝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横切口 疝囊高位结扎 旷置术 儿斜疝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cer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 optimal treatment of small transverse incision with pediatric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Methods  In this study,244 children with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were randomized into a control group (Group A),who was treated only by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Group B),who was engaged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and exclusion criteria.Results  By statistical analysis,we found in our research that the recurrence rate in Group B dropped markedly (P<0.01),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adoption of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and exclusion criteria can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pediatric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and thu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  small transverse incision;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exclusion criteria;pediatric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发生率较高,为0.8%~4.4%,未成熟儿为4.8%,男女性别比为15∶1,多为右侧[1]。6个月以后的患儿很难自愈,并有嵌顿引起肠管坏死,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好方法,腹股沟疝手术已逾百年,术式已有百余种,之所以术式不断更改,其原因在于旧有术式疗效不尽如人意,其中远期复发率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复发率高达10%以上[2]。为降低复发率,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小儿斜疝患者244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术后观察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4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对照组(A组):男91例,女5例,平均年龄1.2岁;试验组(B组):男138例,女10例,平均年龄1.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病例均根据临床及术中明确诊断。

    1.2  诊断标准  (1)腹股沟区于小儿哭闹、用力或站立时出现可复性包块,为可复疝。若疝内容物不能还纳≥2 h,疼痛,呕吐,无排便排气,为嵌顿性疝。(2)疝块还纳腹腔后,指诊皮下环扩大,咳嗽指尖有冲击感。(3)术中均探及增大的内环口及由此突出的疝囊。

    1.3  方法  取病侧腹股沟管内环上方约0.5 cm处(相当于下腹部皱襞平面)做一长约2.0 cm横行切口,逐层入腹,提出内环处疝囊口,A组采用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关腹;B组先对疝囊口进行连续缝合,暂不打结,然后将腹膜切口上唇与疝囊口后唇、腹膜切口下唇与疝囊口前唇间断缝合(即旷置),完成关腹,收紧疝囊口连续缝合线,打结后剪线,逐层缝合切口,手术中一定要注意疝囊口的连续缝合一定要达高位,以免因旷置致同侧睾丸上移。两组术后均用绷带加压包扎并抗炎对症治疗,排气后进食,适时换药拆线。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见表1。说明组术后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注: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阴囊水肿及血肿、睾丸复位不全等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闭合不良,遗留了通向腹腔的囊袋所致。若是出生后腹膜鞘突没有闭合,同时存在哭闹、奔跑、屏气等腹压增高的因素时,腹内肠管和大网膜就可以通过此通道被压到腹股沟内侧皮肤下面,甚至到达阴囊内,而成为腹股沟疝。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睾丸鞘膜突未闭,无论从解剖上还是功能上看,腹股沟机制及组成部分如肌肉、韧带、筋膜、神经等都不存在任何缺陷,医生应尽可能使用简单的方法纠正基本缺陷,腹股沟区宽大的切口及利用不同疝修补术对各种结构的重新构造都会损伤“关闭器”机制,同时该区域内手术切口及操作愈多就愈容易损毁细小的重要结构[3]。本组所有手术均采用经腹方式,避免了对输精管、提睾肌、神经和静脉丛等腹股沟组织结构的损伤与重建,从而减少了阴囊水肿及血肿的发生;术中内环口寻找容易,缩短了手术时间;切口沿皮肤纹理方向切开,术后愈合佳,瘢痕小甚至没有;小儿腹股沟处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外环不易暴露清楚,往往手术没有达到真正的外环口,这样使疝囊的剥离不够高位,于是因结扎不高而引起复发[4]。本术式由于提出了疝囊颈,在直视下手术,避免了术中因反复寻找疝囊造成手术时间延长,甚至损伤肠管、保证了疝内容物的完全还纳以及疝囊的高位结扎,避免了经腹股沟手术未达高位所致的复发因素。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腹壁强度多可逐渐提高,疝囊高位结扎通常已能达到治愈目的[5],但复发斜疝再手术时证明有结扎线松脱现象,所以试验组采用即高位结扎、旷置确保了复发率的降低。

    综合以上分析,本试验术式具有以下优点:切口小、愈合佳、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减少了不必要的创伤(不切开腹股沟管和外环);切口感染率低;术后阴囊水肿、血肿发生几率低;复发率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1 李正.实用小儿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6.

2 张应天.外科学总论和普通外科学.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263.

3 秦兆寅.梅氏腹部外科手术学,第10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2001,519.

4 梁兴国.腹外疝外科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49.

5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