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丁明钊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均进行TCD、MRA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TCD异常29例,MRA异常19例。结论:TCD、MRA检查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能够提供较准确及可靠的价值。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MRA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目前临床诊断上认识不足,在诊断标准与方法上不一,存在着误诊与漏诊现象。其本质是椎-基底动脉缺血导致的脑干、小脑及部分大脑组织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临床上往往主观症状为主,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及构音障碍等,而客观体征少,随着影像学技术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在VBI的诊断上提供了较准确及可靠的价值。本文就此对35例患者进行了探讨。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为2006年1月~12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51岁~72岁,平均年龄(64.46±5.67)岁。均符合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分类及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排除了出血、肿瘤及脑梗死等,35例患者均以眩晕、呕吐为主要症状。
         
  VBI的诊断标准[1]:①急性起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符合急性脑血管病的特征;②眩晕为自身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③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有或无颈椎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④除眩晕外,至少伴1种脑干病征;⑤除外引起眩晕的眼、耳疾病;⑥除外小脑、脑干的梗死、出血及肿瘤。

  1.2  检查方法
   
  35例病人均进行了TCD、MRA检查。

  1.2.1  TCD采用德国DWL-P型经颅多普勒,以2 MHz探头测量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频普形态,声频、脉动指数等指标,判断标准为:①血管狭窄:平均血流速度小于80 cm/s,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大于120 cm/s;②近端血流呈高阻波形;③狭窄远端血流速度下降;④颅内侧支循环建立。

  1.2.2  MRA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场强1.5 T超导磁共振仪(Siemens Sympheny 1.5 T)使用头部C1表面线圈平扫,扫描程序为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扫描参数TR 39 ms,TE 7.20 ms,矩阵512×256层厚1 mm。以下标准为异常[2]:①无法显影;②管腔狭窄或顺行性血流消失;③和正常部位的椎动脉相比,椎动脉的直径异常超过1/3;④颈段的椎动脉血管弯曲如螺旋状或有2个或2个以上的弯曲。

  2  结果

  2.1  TCD检查结果(见表1)
   
  35例患者中异常29例,其中23例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6例显示血管狭窄。

  表1  TCD检查结果(略)

  2.2  MRA检查结果(见表2)
   
  35例患者中异常19例。其中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3例、椎A扭曲2例,其余16例双侧椎A未见异常。

  表2  MRA检查结果(略)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常见的中老年脑血管疾病,不进行系统规范的,将为椎-基动脉血栓形成,其死亡率高达20%~30%。椎-基动脉缺血,多以眩晕、呕吐为首发症状,在临床检查中体征较少,目前在临床诊断中,对其认识不足,往往把美尼尔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诊断为此病。随着影像学的发展,TCD、MRA等在临床上的应用,对VBI的诊断准确率有一定的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公认的“金标准”,但因创伤和价格昂贵难以被患者接受,尤其在基层单位难以实现。TCD、MRA的应用,在临床诊断上,对VBI诊断率的提高,有一定价值,对减少椎-基底动脉血栓有重大的意义。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客观的评价VB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国外作者[3]报道VBI中TCD检查发生异常54%~80%。尤其对颅外大动脉的检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35例病人检查,29例出现异常占82.85%,因无创伤,在临床应用中有推广价值,特别对VBI的诊断提供了手段。本文35例病人中23例血流速度下降,6例发现血管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一种快速无创伤的显影技术,清晰度高,适用于三级以上血管病变,对微小动脉畸形、血管瘤及狭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文35例病人中,椎动脉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3例,血管扭曲2例,异常的共19例,占54%。对VBI的诊断上有一定的价值。
          
  目前选用MRA研究VBI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4]。特别在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方面有一定的意义。TCD与MRA在诊断VBI中有着互补的作用。给诊断本病提供了方便及依据。
          
  综上所述,椎-基底动脉MRA和TCD检查方法简便,无创伤,在临床上便于开展,病人容易接受,对排除一些其他病变导致的眩晕、呕吐有一定的意义,为诊断VBI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手段。

【】
    [1] 和姬苓,王颖慧,侯宪文,等.经颅多普勒、MRI和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144~145.

  [2] Welsh LW, Welsh JJ, Lewin B. Vertigo: analysis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ngiography.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0,109(3):239~248.

  [3] Illuminati G, Calio FG, Bertagni A,et al.Transcranial Doppler validation of hemodynamic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diagnosis. Riv Eur Sci Med Farmacol,1996,18(5~6):213~216.

  [4] Gulsun M, Saatci I, Akata D, et al.Radiologic investigation of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and quantification of vertebrobasilar flow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ani Girisim Radyol,2003,9(3):27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