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终端给药管理
1 终端给药管理的回顾
1.1 发药差错与用药失误
2005年1月至12月,门诊注射室发现门诊药房发药差错与处方医疗用药失误记录情况,见表1。表1 2005年1~12月注射室避免门诊用药差错统计表(略)
1.2 原因分析
2005年1月至12月,门诊西药房审方发现用药失误以及药剂人员自身发药差错记录统计,药物剂量超越范围12例,不合理用药18例,青霉素类误用1例,重复用药22例,药房发药错误5例。2005年本院门诊发生1例,患者因口服呋喃唑酮剂量过大(0.2g,3次/d)、疗程过长(2个月)引起的末梢神经炎[1]的医疗纠纷。2004年作者曾发现1例,医生处方青霉素时未注明皮试,药剂人员、注射室护士均未认真核对即给以注射,该病人虽未发现过敏反应,但这是一例潜在的责任性不强事故。
2 讨论
根据以往终端给药管理回顾,无论是纠正了差错或发生了差错,皆是不安全的医疗隐患,护理和药剂部门都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差错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2.1 规范剂量书写
无论医生处方的剂量书写与药剂人员在药袋或瓶贴上的剂量书写,都必须书写端正,不得潦草、涂改。
2.2 规范药品存放
不管是中西药房、住院部药房或护理站台、备用药品均应按规定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必须分开,麻醉药品与非麻醉药品分开(毒、麻、一类精神药品专柜存放)[2]。
2.3 规范校对与审查
根据2005年门诊注射室与门诊西药房差错统计表发现,医生处方及药房发药均存在差错,有的甚至是严重差错。尽管在审方校对中发现并杜绝了某些差错,但门诊药房、注射室在处方审核、发药校对及注射药袋校对均存在不仔细或漏校对情况。务必强化规范,严格把关,调配发药及注射均实行双检双签。
2.4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规范用药剂量
药物剂量与疗程对于疗效与毒副反应密切相关。本文所举涉及呋喃唑酮医疗纠纷1例,就是因为医务人员忽视呋喃唑酮的不良反应,使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而引起患者末稍神经炎。在终端给药中,药剂和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药品的规格、常用剂量、一般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校对纠错,而且还能发现与纠正处方医生的笔误。
【】
1 王士凡编. 药物不良反应.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编. 制剂规范.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