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脑损伤手术后护理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吕桂兰 李静 时间:2010-07-14

【摘要】  本文报告了20例小儿颅脑损伤手术后护理体会。由于小儿有其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所以小儿颅脑损伤手术后护理应着重两个方面:一是细心观察,二是精心护理。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才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挽救患儿生命。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生命体征 颅内压 并发症

   1  临床资料

      20例患儿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6岁,平均住院天数16天。死亡4例,平均住院天数3天。4例中3例因重度脑挫裂伤住院1天死亡,1例住院9天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死亡。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在心理护理上,护理人员的态度很重要,亲切、和蔼的态度,最容易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护理人员要与患儿沟通,建立感情,使他们能够信任护士,主动配合护士,愿意接受护士所做的每项护理工作,以产生最佳效果。

    2.2  严格控制输液量  控制输液量是对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患儿既要补充足量的液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又要防止输液过多而引起脑水肿。一定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除甘露醇外,滴速均不可太快,输液总量亦不可过多,特别是手术后3天应限制入水量。体重<10 kg者,每日进水量55ml/kg;体重10~20kg者,进水量45ml/kg;体重20~30kg者,进水量35ml/kg。

    2.3  体位  一般取头高位,即使是休克期也不可使头部低于胸部位;清醒前取侧卧位或将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每小时翻身一次,坐位手术者,术后6小时取半坐卧位;颅内留有巨大空腔者,应将头部仍保持术时位置,清醒后方可自由转动。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改善脑缺氧状态,以降低颅内压;同时可预防窒息和肺炎。由于小儿气管较细,咳嗽反射差,患儿往往无力将痰咳出,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因分泌物堵塞呼吸道而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密切观察,发现喉头有痰声时,应及时吸痰。保留气管插管的患儿,应按常规护理,一般清醒后方可拔管。

    2.5  饮食管理  手术后初期应该以低盐饮食为主,并适当限制入水量。一般术后出现肠鸣音后进食,开始可以服用5%~8%糖水米汤,每日4次,以后改为5%~8%牛奶糖水,继之逐渐改为混合奶。婴儿可以用滴管喂服母乳,尽可能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膳食,并记录出入量。但应该特别注意昏迷的患儿禁止经口进食,可给插胃管鼻饲。

    2.6  胃肠道和泌尿道护理  患儿手术后易发生便秘,应该给缓泻剂防治;嘱病人勿用力大便,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尽量不给肥皂水灌肠;长期昏迷留置导尿管的患儿,应该及时更换导尿管和引流袋,每日用0.1%的新洁尔灭棉球擦尿道口1~2次。

    2.7  切口护理  有切口引流者,应该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引流出大量血液或敷料有大量渗血者,应及时更换敷料并报告医师处理。一般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或者引流条。如有脑室引流者应注意:①严格无菌操作;②72小时后每日行引流液细菌培养;③根据各年龄的正常脑压值调整引流管开口的高度。

    2.8  安全防护  昏迷及躁动不安的患儿应专人守护,必要时应用保护具。由于小儿处于骨质发育期,骨质较软,所以在限制其肢体过度活动时,不可用力过大,可让其肢体适当活动,防止意外损伤和自伤。

    2.9  其它  勤翻身,多按摩,防止褥疮发生,并要注意健侧头颈部皮肤,防止因长期受压或敷料包扎过紧而发生褥疮。禁食、高热、昏迷的小儿,应每日口腔护理两次,防止口腔炎的发生。有眼睑闭合不全的小儿,给凡士林纱布遮盖双眼,或用氧氟沙星眼药水和红霉素眼膏交替点眼,以防暴露性角膜炎发生。

    3  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3.1  术后颅内压增高

    3.1.1  原因  ①脑水肿;②梗阻性脑积水;③颅内出血;④输液量过多或速度太快。

    3.1.2  观察途径  ①生命体征观察,尤其注意意识状态的变化;②通过去骨瓣处触诊,大体估计颅内压的高低,囟门未闭合的小儿可通过囟门触诊;③颅内压监测仪如显示平顶波且持续5~10分钟以上,被视为颅内压增高危象的重要信息。④临床症状:如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提示颅内压增高。

    3.1.3  处理方法  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可选用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注射液,速尿静注或肌肉注射等脱水疗法。同时向医师汇报,复查CT,及时处理。

    3.2  颅内压过低

    3.2.1  原因  重度脑积水的患儿,术后颅内压骤降,短时间内难以代偿。

    3.2.2  观察途径  ①临床表现:术后2~5天体温骤升并伴有意识障碍;②侧脑室穿刺测压。

    3.2.3  处理方法  ①侧脑室内注入林格氏液;②静脉内注射大量低渗溶液;③颌交感神经干或星形交感神经节阻滞。

    3.3  术后高热

    3.3.1  原因  分原发性、继发性,也可两者并发。原发性高热主要是下丘脑、脑干等部位损伤引起;继发性高热主要是术后感染引起,其次是术野残腔血性脑脊液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

    3.3.2  特点  四肢大动脉经过处皮肤灼热,而四肢末梢厥冷、肤色灰暗、浅静脉塌陷,应注意与低血容量休克之四肢湿冷相鉴别。

    3.3.3  处理方法  ①循环良好的病儿可采用体表物理降温。用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冰盐水灌肠降温;冬眠低温疗法(婴幼儿禁用);②循环不良的病儿,应先补足血容量后用上法。

    3.4  中枢性肺部并发症

    3.4.1  原因  肺脑综合症引起肺水肿、肺抵抗力降低、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误吸。

    3.4.2  特点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急促、紫绀。早期分泌物呈粘液状,如病情急剧可继之出现血性泡沫样痰,引起肺部感染。

    3.4.3  处理方法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可行气管切开,经常翻身、拍背,及时吸痰;②持续吸氧,湿化瓶内加抗泡沫剂(35%酒精);③纠正心衰:应用洋地黄制剂;④全身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用依据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般应早期、联合、大剂量应用。⑤给生理盐水、5%小苏打、氟美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每日2次,气管内滴入每次3~5滴,每4小时1次。如痰液粘稠可增加吸入次数或持续气管内滴入,并按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稀化液中抗生素。

    4  康复期护理

    首先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护士要给他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增强康复意识,提高信心。尤其是低智商者,认为能活下来就不错了,缺乏康复知识及信心,要鼓励他们积极训练。根据具体情况,从简单的发音或被动的肢体活动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