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胺碘酮在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静脉胺碘酮 心房颤动 室性早搏
胺碘酮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都有较好的疗效。本院静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包括快速房颤、房扑、室速、频发室性早搏、室颤等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患者入选 入选标准:急性心律失常发作,包括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房扑及频发室性早搏者。排除标准: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共有112例患者入选,均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67人,女性45人,年龄45-78岁。房颤68例,房扑3例,频发室性早搏41例,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4例(室颤1例、持续室速3例)。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11例,其中手术期间使用胺碘酮8例,术后发生房颤使用胺碘酮3例。
1.2治疗方法 根据2004年我国颁布的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应改辖ㄒ椋喊返馔?准?50毫克负荷量静脉注射10分钟,随后以1.0毫克/分钟静脉滴注维持6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毫克/分钟。心室率控制不满意者,间隔15-30分钟后,再次给予150毫克的追加剂量。24小时总剂量在2000毫克以内。用药期间,持续性心电图、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复查心电图评估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6小时内心室率下降幅度、房颤心律是否转窦、室早数量及药物副反应。
1.4疗效评价 有效: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心室率降至100次/分以下,或较用药前下降>20%判定为有效;室早患者,早搏数目较入院前减少>50%为有效。无效:房颤患者心室率仍>100次/分或较用药前下降<20%判定为无效,室早者较用药前早搏减少<50%为无效。
2 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112例患者总有效率91.7%,68例房颤患者中34例患者转为窦律,28例心室率减慢<100次/分或者较用药前下降>20%,6例无效。3例房扑患者转为窦性2例,无效1例;41例频发室性早搏消失32例,5例较用药前减少>50%;其中2例持续室速,1例室速消失,1例无效,1例室颤无效。
2.2药物的副作用 经静脉应用胺碘酮过程中,共4例发生药物副作用。其中2例血压降至90/60mmHg,经减慢静注速度后,补充血容量,使用多巴胺后,血压回升至90/60mmHg以上。2例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停药后心率恢复 60次/分以上。无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恶化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3 讨论
急性快速心律失常时易诱发和加重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甚至导致心脏性猝死。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它的多重复广泛的电生理作用兼有相对较弱的4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离子通道作用。因此,胺碘酮单药应用时似乎相当于小剂量的4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作用。它同时具有I、II、III、IV类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兼有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在控制快速心律失常时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更大优势。
本组研究中,胺碘酮静脉给药,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而减慢滴注速度和浓度可以预防和控制低血压。
心动过缓是胺碘酮正常生理活动的过度表达,心动过缓的出现无剂量相关性,所以除非植入起搏器,否则窦性心动过缓或II度、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史的患者应用静脉胺碘酮应谨慎。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胺碘酮促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低,可能是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发生率最低的,所有促心律失常发生率小于2%,当胺碘酮与另外一种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合用时,或出现低钾血症时,可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在静脉应用胺碘酮前应纠正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因为这些异常可加重QTc延长程度,也增加了尖端扭转室速的危险性。本组2例心动过缓,经停药后恢复,无尖端扭转室速发生。用药期间要保持电解质平衡,监测患者QTc。
静脉胺碘酮有负性肌力作用,但对心功能影响很弱,因为静脉胺碘酮的负性肌力作用被后负荷降低和冠状动脉血流增加所抵消。静效应为增加心输出量。左室功能异常(EF<45%)的患者与左室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静脉胺碘酮可提高前者的心脏泵血功能,虽有报道静脉胺碘酮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考虑偶发低血压和心输出量减少可能与滴注速度有关。
静脉胺碘酮与口服胺碘酮的体内作用不同,除离子通道作用有差别外,还与胺碘静脉给药时抗甲状腺作用弱,以及代谢产物在血浆或组织中蓄积不够有关。长期胺碘酮有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异常、QT间期延长等副作用,本组结果表明短期应用静脉胺碘酮治疗急性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参 考 文 献
[1]蒋文平.胺碘酮的临床应用.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289.
上一篇:牙髓炎根管治疗一次法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