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病房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中医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苏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干部病厉 心理特点护理 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医学对疾病的护理采取了综合性措施,尤其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越来越显现出其独特的重要性。我院干部病房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离退休干部761例(占同期住院干部总数的94,65%)。本文就他(她)If]的心理特点及中医护理做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685例,女性76例;年龄60~89岁;心脑血管系统疾病322例(42.31%),内分泌系统疾病189例(2484%),呼吸系统疾病67例(8.80%),消化系统疾病59例(775%),泌尿系统疾病54例(7.10%),恶性肿瘤36例(473%),其他疾病34例(4.47%)。
  2心理特点分析
  2.1恐惧感:求生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尤其是老年人。然而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的机体系统功能障碍或减退,使其在心理上对疾病的防御和抵抗能力减弱。当疾病突然发生或加重,心里常恐惧,怕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怕生命结束口所谓
  2.2失落感:离退休干部与一般患者不同,退休之后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社会大舞台转移到自己的小家庭。特别是患病后,从一个指挥者、领导者,变为被动服从者不能很快适应自己是病人的角色.心理感到不平衡,常因疾病的折磨和生活不能自理而恼火,毫无理由的向周围人发怒.因而导致心情抑郁、烦躁不安、身不由己、失落感由然而生。
  2.3自卑感:患病后,身心健康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才能康复。有些甚至可能遗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给今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重症脑血管意外的病人,清醒后,发现自己瘫痪、失语,这种突发的精神创伤是难以承受的。患者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精神不振、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甚至拒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有些身患慢性疾病的离退休干部,由于长期、反复住院,离开家庭和工作单位,饱受疾病的折磨,对自己的病人角色感到厌倦、自卑.尤其是当家庭或社会因某种原则对其关C-~A,,-n-,J,便会心灰意冷,产生自卑感。甚至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
  2.4依赖感:离退休干部一般及家庭各方面条件相对好些,患病后日常生活主要由家属和护理人员照顾。经过一段住院治疗、调养后,即使身体已部分或完全康复,但心理上仍感到“力不从心”,唯恐疾病复发,安于患者角色,事事依赖他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依赖性增加,不利于疾病的进一步恢复。
  3中医护理    
  中医心理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早在2000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大量的有关论述,重视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指出:“喜、怒、优、思、悲、恐、惊”等七情失控可以引起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经络、脏腑功能紊乱,常易患病。因此通过中医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改变自身对疾病的病态心理,使病人在治疗中保持平衡心态,极大的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向疾病作斗争。
  3.1主动交谈。注意技巧、消除病人恐惧心理。《素间·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是说恐可使肾气下陷,进而产生或加重疾病。(内经)又具体论述了情志相胜治病的程序:“恐伤肾。思胜恐”。因此对于新入院病人要由责任护士与他们交谈,同时注意保守医疗秘密和病人的个人隐私。要根据每个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对一般性疾病要讲真话,对患有恶性肿瘤及其他难治性,危及生命疾病的病人.且不可信口开河,要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向他们介绍现也”。可见不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难以治愈疾病。根据离退干部病后的失落、自卑、优郁心理,我们进行护患沟通、开导,使他们感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正确的以人对己,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比较顺利地适应环境,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鼓励病人谈出自己所想的一切.包括对疾病的理解、认识,对医院、医护人员的要求等。我们要接受患者的心理冲突,允许病人适当的发泄,切不可与之对吵。使病人视医院为家,视医护人员为亲人、朋友。使病的振作精神,早日康复。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2鼓励病人加强康复锻炼,促进身心健康。俗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蠢”。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身体是有益的,因为“生命在于运动”。病后加强锻炼,可促进体内正气恢复,加速痊愈。否则任意自找,轻者可以变弱,病者更要加重。因此病人经过一定的调养后,要鼓励病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洗漱、吃饭、散步等,充分调动自身的抗病能力,克服依赖心理,使病情更快好转直到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