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内化教学法在“周围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肖 红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培养实用型人才。方法  “角色内化教学法”的基本程式是:确立学习主题,认定目标;编写案例或情景剧;演练、临床实践与考核。结果  成绩比较u检验(P <0.01);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优良率94.48%。结论 “角色内化”教学法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  角色内化  静脉输液  应用
        静脉输液是病人应用药物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护士日常工作的重要护理内容。如何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熟练掌握这一重要护理操作,并在操作中更能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使用人单位满意,使病人满意,是广大护理教师关注的问题。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人文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现在的护生普遍交流沟通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针对这一护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提高护生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结合护理专业临床课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角色内化教学法”。
        “角色内化”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角色内化”就是让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并将知识融入与生活中,在活动中、在生活中体验、思考、感悟。 
        1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1 教学内容  
        具体内容是根据学习目标,将《护理技术》中,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共分三部分,其中也融入了《临床护理》的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着重训练护生气质、培养护生形体语言、行为沟通和语言沟通能力;第二部分着重培养护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第三部分进一步强化护理观,学习和发扬护理前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而奉献。
        1.2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主动性,体现教师任务和角色转变[1]。采取“案例”、“设定情景剧”及临床见习等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阶段为方便演练,以寝室为单位分组,自由选择角色或由组长分配角色,熟悉故事情节与台词,模拟病人、医生、护士,进行演练;第二阶段教师导演,学生进入角色排练;第三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见习,提高感性认识。
        2  教学对象与评价方法
        2.1 教学对象 
        将04级普护1班总数69人设为试验组,04级普护2班71人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评价方法
        2.2.1 操作技能评价  
        将河南省卫生厅2002年下发的“护理技能操作训练教程”中,“周围静脉输液评分标准”进行更改:实验技能分值由占总分值85%,改为60%,实验物品的准备与整理占总分值的5%,学生的实验态度、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健康内容占总分值的35%。学生经过课堂、课后及有计划的安排休息日实验室、临床实践练习后,由任课教师及实验员教师两人对每位学生进行技能考核。
        2.2.2 临床教师评价
        发放带教老师评价表67分,收回58份,回收率86.57%,评价内容和结果
        其中实验班学生有90%能做到对患者解释到位、操作娴熟、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输液完毕后能帮助患者整理衣袖,盖好被子。而对照班的学生缺乏保护患者、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的服务理念。有65%的学生能与患者解释沟通,只有13%的学生帮助患者整理衣袖,盖被子。
        2.2.3 患者评价
        衡量护理成果,不仅在于护士的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反馈意见[2]。患者对实验班学生的接受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
        3  结果
        角色内化教学法,贯穿与实验班《护理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期末与对照班一样,采取理论与技能各占50%的比例记录成绩,考试结果
        4  讨论
        4.1 角色内化教学法符合理念
        护理教育必须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及全面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护理人才应具备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角色内化教学法”力求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从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发展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组织、管理、解决实际问题、表达、操作、创新等各种能力,追求卓越教育。
        4.2 角色内化教学法的可行性、灵活性
        “教”本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必须灵活整合教学资源和课内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创新学习能力。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角色内化”学习法就是让学生乐于完成“苦差事”。护理教学剧本《护士》将枯燥的教科书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台词,趣味性强,学生参与性强,互动性强,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教室、实验室、寝室、校园,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潜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表演中感悟,感悟中收获,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4.3 角色内化教学法的创新性、有效性  
        寓教于“戏”,寓教于生活。在排练的过程中,学生还可自由发挥,对教学剧本不断修改、丰富、完善,充分挖掘其潜能,发展个性,不断创新。从而达到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实践,再由感性认识的实践促进理性认识的提高,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方法。研究结果与王维利等研究的“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实习方法的改革与思考”[3]相一致。
        5  结论
        实践证明,护生在“角色内化”学习过程中可得到体验--感悟—内化--收获--提高综合素质的学习效果。因此,“角色内化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沈宁.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研究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1-32.
[2] MiddletomS,Lumbyj.Measursing outcome from the Patiente’perspective.Int-J-Nure-Pratt,1999,5(3):143-146.
[3] 王维利.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实习方法的改革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