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静脉输液 拔针后按压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护士工作繁忙,或者病人输液完毕后急于上卫生间排便,拔针后护士要尽快处理针头,不能让针头在空气中游离太长时间等原因,输液完毕拔针后常交予病人或病人家属自行按压针眼处以达止血目的,但由于患者或家属按压不当,造成局部疼痛、淤血、出血等并发症,给病人造成痛苦和惊慌,不利于保护血管。我们通过对病人及家属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实施健康教育,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沟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9年5月1日至31日,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按单号入院病人选入观察组,双号入院病人选入对照组,观察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19-90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6人,初中12人,文盲8人。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2-88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0人,初中13人,文盲7人。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两组病人,对照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自行设计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认知状况调查表发给病人及家属,让病人及家属在表上答卷,护士根据病人及家属的答卷,针对不懂的地方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教育。
2 观察项目
疼痛:以按压时患者的感觉为标准。出血:松开手后可见血液冒出、溢出或输液贴上见红色为皮肤出血。淤血:按压后第二天形成皮下血肿或皮下青紫、淤斑为皮下出血。
3 结果
4 健康教育内容
4.1 按压位置与面积 按压位置不当,面积过小都是造成皮肤淤血和出血的原因之一,李晓惠等[1]:在综合中写到:皮肤淤血,跟按压面积有关。大量研究也显示:按压面积与针口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2]。这是因为在静脉穿刺时针尖进入皮肤后,在血管上方平衡移动一段距离后方进入血管,使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不在同一位置,但在教科书上没有对按压面积作严格的规定。我们根据病人手指的粗细情况,教病人在护士拔出针头的同时,将拇指指腹按压在针眼处上方的输液贴纱块上,指尖与血管方向一致,指尖指腹同时向下压皮肤,或将拇指,食、中两指指尖指腹横向在针眼处上方输液贴纱块上按压。
4.2 按压时间和力度 压迫止血是对部分血管施加压力,暂时阻断局部血流,达止血目的,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肤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黄琳有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min才能有效的防止皮下出血[3]。一般正常人的出凝血时间为4-12min,我们通过观察,按压时间应在5-10min为宜。按压力度应均匀适中,力量太轻,达不到压迫止血的效果,力量过大又会引起疼痛,多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及青年女性由于害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按压,松开手后血液便冒出来,产生了恐惧和惊慌,又不利于保护血管。建议按压力度以皮肤稍下陷,患者不感到疼痛,无血液溢出为好。
4.3 按压后多长时间穿刺肢体不能用力 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止血包含了两个止血机制,一是生理止血机制,二是压迫止血机制[4]。生理止血机制与个人的出凝血时间有关,压迫止血机制与按压力度有关,止血后,血管壁修复需要一定时间,在血管恢复的过程中,如果肢体过早用力,如用力握拳,撑压,提重物等都可使血管壁压力增加,血液经损伤的血管溢出至皮下发生皮下出血而引起皮肤青紫,疼痛,经验建议拔针后穿刺肢体至少在2小时内不能用力。
5 讨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虽然看似简单,但仍有相当一部份病人对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不认知,或未完全认知,使得在输液完毕拔针后由于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够,按压位置不当,按压力度不均匀或用力不够,而造成疼痛出血、皮下淤血等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不利于保护血管。通过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使他们掌握了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知识,并能在输液拔针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按压针眼,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由于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一对一,手把手的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感到温馨和体贴,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 李晓惠,黄晓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5,4(4):1.
[2] 单伟颖,刘恩君,何仲.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2):1390-1391.
[3] 黄琳.静脉拔针按压血管时间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9.
[4] 张镜如.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