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水痘患儿的调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论文摘要 从2005年~2006年通过对本校86例患儿的调查分析,出小儿水痘的防治措施。
冬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温床。
本组86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3~12岁,多为幼儿园及小学1~2年级儿童。3~5岁21例,5~8岁46例,大于8岁的19例。所有病人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位多见,四肢部位较少,很快变为疱疹,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有红晕,皮疹可分批出现,此起彼落,搔痒难忍。76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热,体温37.8~38.3℃12例,38.4~39.0℃44例,39.1~39.5℃20例,10例体温正常。咳嗽36例,腹泻21例,纳少泛恶26例,3例仅出现少量疱疹。
86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单独隔离门诊输液观察,药物采用清开灵注射液(10~30ml/d)、鱼腥草注射液(20~40ml/d)、黄芪注射液(30~50ml/d),配合西药利巴韦林0.1~0.15g/10kg.d,伴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者,根据感染程度用青霉素(160~320万u/d)抗感染,均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50ml静滴。(2)口服中药五味消毒饮合祛风止痒药(石膏12g,知母10g,黄芩10g,生地15g,白芍12g,丹皮12g,连翘10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蝉蜕10g,防风10g,僵蚕10g,鱼腥草12g,蒲公英12g。日1剂。水煎取汁100ml,分3次口服),出诊早期无疱疹溃烂时用此方外洗效果更佳。(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及保暖。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疱疹全部结痂、干燥,体温正常,无合并皮肤感染;无效:疱疹无改变,或继出新皮疹,或合并皮肤感染。
结果
86例患儿经上述治疗,全部治愈。疗程最短3d,最长7d,平均4d。
讨论
通过以上病例总结如下:
水痘的一般症状:水痘,以其“形态如豆、色泽明净如水泡”而得名,也称“水花”“水喜”。水痘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多见,各年龄期儿童均可患病,尤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者为多,但6月以内的婴儿较少发病,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内引起流行。水痘的潜伏期一般10—24天,起病较急,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在发病后24小时出疹,皮疹首先发生在躯干,以后逐渐向头面部及四肢蔓延。初起时为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即变成绿豆大小的水泡,周围红晕。水泡内清澈如水珠状,疱壁薄易破,经2~3天干燥结痂,痂脱落后不留疤痕。自觉有瘙痒,水疱抓破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整个病程为2周左右。
水痘的流行情况:本病是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毒存在于疱疹液中,在咽部也有病毒,也可以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第三者及玩具、书本、餐具等间接传染。水痘和带状疱疹均由疱疹病毒引起,前者主要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成人,儿童与患带状疱疹的成人接触后,也可以引起水痘。一次患病后可终身免疫,也就是说一般一生中患第二次水痘者极少,但在免疫功能受损者或已接受过水痘疫苗者,也可有第2次感染,症状轻微。
水痘的治疗:水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本病无合并症的不需做特殊处理,仅需对症治疗。高热者给予退热剂,中药以金银花18克、甘草2克,水煎服,连服2—3天,具有清扫解毒作用,可减轻症状,也可以使用其他一些抗病毒制剂;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水疱破溃后可涂2%龙胆紫或外搽炉甘石洗剂;继发细菌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治疗。
水痘的护理和预防:① 患儿要单独隔离直到全部痘疹结痂,居室要通风,光线充足,发热者应卧床休息。②饮食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发热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常用绿豆煎汤代饮料,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③衣被不宜过厚、过多,太热会使皮疹发痒,保持衣服、被褥清洁,特别是在儿童集中的单位发现病人,应将居室消毒通风,并将被褥用品暴晒、煮沸消费,以免传染。④剪短患儿指甲,保持双手的清洁,必要时可戴上手套,以免抓破水痘,引起不必要的继发感染,延长病程。⑤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疹后持续高烧不退,伴有呕吐,惊厥时应立即就医,以防并发症的发生,延误治疗。⑥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注,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水痘减毒活疫苗也已开始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注射即可预防发病,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凡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在接触水痘后均应予以注射。⑦控制传染病源,隔离病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托幼机构中已经接触的易患者应检疫3周,以防止引起大流行。
上一篇:一次切开挂线治疗小儿肛周的浓肿
下一篇:浅谈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