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和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检测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性眩晕(VBI)是N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中老年的常见病,我们从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电生两方面通过采用TCD和BAEP对VBI患者进行检测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组:共86例,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30~72岁,平均50岁,均符合VBI诊断标准[1]:①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仰头转颈的体位变动诱发;②面部和四肢麻木感的无力、运动欠灵活等;③视力模糊、短暂失明和复视等;④构语障碍、语言含糊和吞咽困难等;⑤检查有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的消失、调视和(或)辐辏障碍,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阳性病理反射等。具备第①项伴有第②~⑤项中的任一项,同时经学、前庭功能检查和眼震电图检查以及必要时头颅CT或MRI检查,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眩晕者,可诊断为本病。
对照组:选择50名门诊体检的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1.2 检测方法
BAEP:采用国产海神NDI—200P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安静,屏蔽,室温20~25℃的环境下进行,记录电极置于头顶(C2),电极置于同侧耳后乳突(M),前额正中(FPz)置接地电极。电极与皮肤间阻抗低于5KΩ,单侧短声刺激,刺激强度采用感觉级(主观感觉级+60dB),对侧耳加40~50dB白嗓声掩蔽,刺激频率15Hz,平均叠加2000次,左右侧分别检查,重复2次,以证实其重复性。按常规测量BAEP图形的各波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的数值,波幅及波形分化情况。
BAEP异常判断标准:①主波I、Ⅲ、V波消失或波形分化不良,重复性差者;②Ⅲ—VIPL>I—Ⅲ IPL;③同侧V/I波幅比值小于0.5者;④各波PL侧差ILD>0.4ms;⑤I、Ⅲ、V波PL及IPL大于对照组χ-+2.5s。
TCD:采用国产德力凯,选用2M Hz脉冲多普勒探头,患者取坐位经枕窗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频谱情况,输入机分析系统,算出各动脉的收缩期速度(VP)、平均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
TCD异常判断标准:①频谱改变如出现峰时延迟,峰顶圆钝以及出现涡流、湍流等;②两侧流速不对称,差值超过3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BAEP测值比较见表1。
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①Ⅲ—V/I—Ⅲ IPL的比值>1。最常见占45%,其中Ⅲ—V和I—V波的IPL延长,分别占38%和30%。
86例患者中TCD异常60例,异常率70%,其中:①VBA流速降低占66%(57例)。②流速增快7例占8%。③并有系频谱改变及PL值增高。
3 讨论
本组资料BAEP异常率略高于TCD,以脑干型异常为主要特点。文献报告BAEP各波发生起源:Ⅰ波起源于听神经与耳蜗紧密相联系的部分;Ⅱ波起源于耳蜗核;Ⅲ波源于桥脑上橄榄体;Ⅳ波起源于外侧丘系;Ⅴ波起源于中脑下丘。BAEP各波的发生起源与VBA系统供血区域相吻合,对研究VBI有其独特的价值,一般认为Ⅰ-Ⅲ波的IPL延长,提示病变在听神经及桥脑下段;Ⅲ-Ⅴ波的IPL延长提示桥脑中上部受累。根据解剖及流体力学原理,桥脑下段管较中上部丰富,当发生VBI时,桥脑中上部缺血严重,引起Ⅲ-Ⅴ波的IPL延长较Ⅰ-Ⅲ波延长明显,故Ⅲ-Ⅴ/Ⅰ-Ⅲ波的IPL比值增大,此结果说明桥脑中上部对缺血更敏感。故我们认为BAEP能从电生理角度早期反映脑干的缺血程度和脑干神经核因血灌流状态的变化。
TCD可对VBI血流动力学进行无创伤性评估。本研究TCD异常率为70%,以VBA流速减低为主要特点,支持区流动力学因素在VB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观点。VBA循环PI值增高及频谱峰时延迟多见。提示VBI患者VBA循环动脉硬化较严重。
BAEP和TCD分别从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电生理方面反映脑干的血供及神经传导情况,两者相辅相成,是诊断和研究VBI理想、可靠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宋江顺,钟乃川.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区发作的诊断与听觉脑干反应的应用[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分册,1994.18(6):3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