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康,史晓林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骨质疏松;亚健康;治未病

  Abstract: It analyses the sub?health state in the early stage of osteoporosis, explores the recogni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o the disease from TCM methods, prospecting to make it nipped in the bud.

  Key words: osteoporosis; sub?health; treat pre?disease

    “治未病”的思想一直贯穿在祖国医学中。本文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病前期的亚健康状态,运用中医方法探讨对骨质疏松症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防治,以期将骨质疏松防患于未然。

  1  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含义与表现

    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内分泌功能变化和机体各器官功能性变化为主,主要表现为精神、胃肠道、心血管及肌肉等多方面的症状。骨质疏松是渐进的过程,在早期阶段没有症状,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劳累,会出现腰酸、背痛、四肢酸软、疲乏无力等症状,但休息后就会好转,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上述症状经常出现,而且痛苦越来越明显,患者同时出现了驼背,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

  2.1  中医对亚健康的来源于《内经》中“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治未病”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首先从预防入手,从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入手,强调“治未病”对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意义。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病机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正气耗伤。这种认识和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中医的虚证与亚健康有诸多相同之处。

  2.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主要是以腰背下肢酸痛、乏力、麻木为主要表现[1]。祖国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键。肾虚则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出现腰背酸痛、腿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中医的肾涉及内分泌、神经、免疫、代谢等多种功能,对全身的生理功能起多种调节的作用。研究表明,肾虚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成骨功能下降,使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肝失调达是女性发病的重要病机。若肝失调达,则肝郁耗血,可致肾精亏损,骨髓失养,肢体不用。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本”,肝郁可引起月经失调,这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生肌,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旺则四肢强健,脾虚则无以生髓养骨,导致疾病的发生。

  3  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症之关系

    祖国医学对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的最基本的病机认识是一致的,认为两者都是以肾虚为本,肝郁脾虚为重要病机的病症。因此,骨质疏松在没有形成明显的症状时,可视为是一种骨质疏松的亚健康状态,当出现明显持续的症状时,就是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通常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以表现出自体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并且显现出了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亚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但骨量减少,体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各种身体的不适的症状可以间断出现,也可持续存在。由于骨质疏松症对人的危害严重,可导致骨折等多种疾病,所以应当认识和重视骨质疏松疾病形成之前的亚健康阶段[2]。

  4  “治未病”理论在骨质疏松中运用

    目前对骨质疏松前期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疏导;指导病人保持乐观畅达的心情,荣辱不惊,使情感波动不过于激烈,保持气血调畅,脏腑功能不受影响。(2)指导患者坚持运动是调治亚健康状态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个体差异,可选择跑步、游泳、健身、武术、气功等,适度的锻炼能改善循环,增强呼吸,愉悦心情,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3)食用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带骨的小鱼、虾皮、坚果等。(4)针灸推拿通过手法激发和引导经络、奇经八脉系统实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功能,使体内正气旺盛,免疫力增加。调适女性独特的生理障碍,多从肝、脾、肾经着手。注重阴阳经的选择,腧穴功能的阴阳搭配以及补泻手法的有机配合。(5)根据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和作用,选择使用相应的药物。适宜的中药治疗既可以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又可以治疗已发生的亚健康状态。

【】
    [1]蒋锋.亚健康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河南中医,2004,2(2):9?10.

  [2]陈培龙.浅论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症[J].光明中医,2005,5(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