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1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
目前关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赵成香对50名精神科护士和50名综合科护士进行了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因子四个方面明显高于综合科护士,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鞠风等通过自己设计的调查表研究了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发现精神科护士存在睡眠障碍、情绪低落、身体疲乏感、恐惧等心理问题。但也有文献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杨长虹等对精神病院192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精神科护士总分及因子分除躯体化与精神病性因子与普通人群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较普通人群偏低。吴晓梅等对4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发现其总分、总均分及9个因子分的分值均低于国内常模组。
2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1 工作年限
有关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从事精神科护理专业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无显著影响,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心理健康状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工作年限越长,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李翠芝等采用SCL-90问卷对云南省12个地州的13家的461名从事精神科护理的人员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除躯体化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同年龄阶段常模,且除焦虑、阳性项目因子分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11~20年的护士除人际关系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同年龄阶段常模,且阳性项目、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20年以上的护士除偏执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同年龄阶段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工作量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执行医嘱转向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需要护理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劳动与精力。而精神科的病情观察不同于其他科室,需不停地巡视、细心地观察患者的言行从而掌握患者的心理,以避免一些差错事故的发生,这就导致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量进一步加重。有研究报道: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使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5%~38%,20%~25%的护士具有焦虑情绪。
2.3 护理职业性质
精神科护士直接接触的对象是病情复杂多变、行为异常、病态思维的精神病患者,他们随时可能出现消极行为等意外事件,并时常与护士发生心理冲突,导致护士高度紧张,担心自身的安全。其次,精神科护士夜班频繁,生活改变,加上夜班是患者病情加重,发生意外的高峰期,夜班护士必须精力充沛,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
2.4 工作环境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长期在不良环境中工作,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精神科病房大多数都采用封闭的管理模式,精神科护士在工作期间经常接触的是失去理智、缺乏自知力,思维紊乱,有自杀、自伤、逃跑倾向,不配合的精神病患者,护士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封闭的环境中,同样会感到压抑,容易导致身心疾病。杨秀梅等在调查中发现,引起精神科护士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中,护士自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占18.2%;封闭式管理模式和工作环境单调占20.3%。刘士荣等研究表明,特殊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是造成精神科护士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分别达87%、86%和80%。
2.5 社会支持
目前精神科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社会支持程度较差,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甚至有时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常导致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增大,长久的压抑得不到适时的释放,最终导致身心疾病。陈金红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53名精神科护士和49名综合科护士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的社会支持程度明显低于综合科护士(t =22.133~23.072,P<0.05~0.01);精神科护士的孤独感高于综合科护士(t =2.804, P<0.01);社会支持度与孤独感有明显相关性(r=20.366~20.544,P<0.001)。由数据可以看出,缺乏社会支持是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干预
3.1 提高心理素质
精神科护士应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心情不愉快时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护士在分配到精神科工作之前,可以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学会职业心理应对技巧,掌握基本的自我调适放松技巧,使其面对困难能保持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并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其个性,建立心理档案;对于出现心理失衡的护士,管理者应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安慰,帮助她们保持健康的情绪。
3.2 改善医疗环境
改善精神科的硬件设施,使护士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充护理队伍,定期调整护理岗位,加强晚夜班护理人员的配备,以减轻当班护士的身心消耗;病房设施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和护士的安全、方便观察病情的变化和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举动,尽可能减少工作环境对护士产生的影响;加强患者容易出现意外区域的防护;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对有冲动行为、幻觉、妄想患者应安置单独病室管理,限制其活动范围,避免出现伤害护士的行为。
3.3 加强社会支持
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努力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社会地位;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精神卫生知识,促进社会各界对精神工作者的关注、理解、支持;管理者应实行人性化的管理,重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需求,征求护士的意见,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管理源性的身心疾病,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3.4 注重专业学习
有研究显示76.14%的护理人员认为继续学习能帮助把工作做得更好。医院领导要支持护理工作,为护士提供多元化的机会,做好岗前培训,鼓励护士积极参与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培训,拓展精神科护士的知识面,增加其继续学习的渠道,使护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减少孤独感,增加自我价值意识。
4 小结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充满了挑战,护士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减少压力源的产生,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平衡、愉快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管理者应多关心护士的健康状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她们缓解工作压力,促进精神科护士以最好的身心去服务患者。
参 考 文 献
[1] 刘玉霞.精神科护士流失的心理因素调查[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5,11(2): 160-161.
[2] 赵成香.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山东医药,2004,35(44):46.
下一篇:论和谐社会下的医院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