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肖国辉 单铁莲 陈辉 欧艳

【摘要】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将97例ST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各证型与结肠运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肠燥证32例,占33.0%,气阴两虚证27例,占27.8%,热结气滞证16例,占16.5%,脾肾阳虚证22例,占22.7%;72小时排出率(TCI%)各证型比较(P<0.01);72h的传输指数(TI)均小于0.5;气虚肠燥证、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间TI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的常见中医证型有气虚肠燥证、气阴两虚证、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

【关键词】  便秘 中医证型 结肠 传输指数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个较常见的类型。近年来,医学对其病理生理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医对本病的研究多集中在一方(或一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尚无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做了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尝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脾胃内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STC患者97例,年龄18~65岁,男性38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1.7±10.3岁。

  1.2  STC中医证型判定标准[1]  根据中医内中“脾胃系病病机病症概要”所列各证型的主要脉证,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理论,制订《STC患者的表式病历》,提出STC的中医证型假说。(1)热结气滞证:(实证)主症:①大便干结,欲便不得出;②便而不爽;③腹胀腹痛。次症:①口干口臭;②胸胁痞满;③小便短赤;④情志不舒而加重;⑤舌脉: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证型确定:主症2项加次症2项;或第1主症加次症2项。(2)气阴两虚证:(虚症)主症:①大便干结,如羊屎状;②大便并不干硬,但排便乏力。次症:①自汗,便后乏力,肢倦懒言,劳则加重;②形体消瘦,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③舌脉:舌淡或红少苔,脉细弱。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3项。(3)脾肾阳虚证:(虚症)主症:①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②腹中冷痛;③畏寒肢冷。次症:①小便清长,面色咣白;②头晕耳鸣,腰膝酸冷;③舌脉: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迟。证型确定:主症2项(其中①为必备)加次症2项;或第①主症加次症3项。(4)气虚肠燥证:(虚实夹杂证)主症:①大便干结,排便困难;②口干口臭;③腹隐痛或胀痛。次症:①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②胸胁痞满;③舌脉:舌红苔燥,脉弦滑。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其中①为必备)加次症2项;或主症3项加次症1项。
  
  1.3  纳入标准[2]  (1)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多条:a.排便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b.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c.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d.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e.需要用手操作(如手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至少每次排便中有1次);f.排便少于每周3次。(2)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3)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条件不充分。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4  观测指标和方法[3]   受试者自检查前3d起禁

  表1  不同中医证型间48h、72h排出率,72h传输指数的关系(略)

  与正常值比较:各证型72h排出率P<0.01;与气虚肠燥证比较:1)P<0.01,2)P<0.05

  服泻剂及其他影响肠功能的药物。检查当日服含有20粒不透X线的标志物(M)胶囊1粒,于48、72h摄腹部平片,分别48h和72h的TCI排出率:TCI%=(20?CM)/20×100;(正常参考值:72h TCI%≥80%。)并将结肠分为右半结肠区(RC),左半结肠区(LC)及乙状结肠直肠区(SR),计算出72h的传输指数(TI):72hTI=SRM/(RCM+LCM+SRM) 。(正常参考值:TI≥0.5为出口梗阻型,TI<0.5为慢传输型)。慢传输型便秘诊断成立的患者,必须认真填写一份《STC患者的表式病历》。

  1.5  统计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用平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四个证型的一般资料分析,各证型间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不同中医证型间48h、72h排出率,72h传输指数的关系(见表1)。

  3  讨论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的肠道传导失司所致。与脾、肺、肝、肾的生理功能有关,病位在大肠,常以虚实论治。
    
  为揭示西医学的“病”(慢传输型便秘)与祖国医学便秘的“证”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了STC的中医证型研究尝试,结果显示:97 例STC患者的中医证型比率为: 气虚肠燥证33.0%>气阴两虚证>27.8%脾肾阳虚证>22.7%热结气滞证16.5%,以气虚肠燥证为常见证;各证型72h排出率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气虚肠燥证与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72h传输指数(TI)比较发现,气虚肠燥证与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参考】
    [1] 周仲英.中医内[M].中医药出版社.2004,5:261?264.

  [2] 柯美云,罗金燕,许国铭,等.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中华消化杂志[J] .2002,22(11)11:684?687.

  [3] 陈延,王学勤,戴菲,等.不透X线标记物检测胃肠道运动的临床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J].2001,17(9):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