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新方八阵》药物统计及分析
【摘要】 明代医家张景岳的用药特色前人论述很多,但是从药物应用频次的角度着手分析,还很少见。鉴于此,笔者借助机统计技术,对景岳《新方八阵》的常用药物的应用频次作了统计,发现《新方八阵》161首内服方中共用到药物158种,其中补益药应用频次最高。而在所应用的补益药中,补气补阳药和补阴补血药的应用频次大致相当,体现出景岳组方用药是基于“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认识。而补气补阳药的频次略高于补阴补血药,则恰好体现了他生理上重视阳气,上强调温补的学术特点。在《新方八阵》应用的具体药物中,文章结合《景岳全书·本草正》对应用频次较高的甘草、当归、熟地和人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更形象地体现了景岳的组方特点。
【关键词】 景岳 新方八阵 熟地 当归 甘草 人参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其用药特色前人已论述很多,但是从药物应用频次的角度着手分析,还很少见。鉴于此,笔者借助计算机统计技术,对景岳《新方八阵》的常用药物作如下分析。
综观景岳《新方八阵》,共载新方186首,分为八个阵。其中内服方161首,外用方25首。因外服方中有的方如“百草煎”无法知道其确切的药物组成;有的方如“鹅掌风四方”则是方中附方,制用时又添加辅药辅料。因此笔者对新方用药的频次统计以内服方为对象。对于所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则是以《中华本草》中对药物的功效分类为依据的。
《新方八阵》161首内服方共用到药物158种,总的用药频次为1042次,其中补益药453次、利水渗湿药92次、理气药91次、温里药88次、清热药83次、解表药53次、化痰止咳平喘药34次、活血化瘀药29次。应用频次更低的依次是收涩药、化湿药、安神药、驱虫药、消食药、凉血止血药、解毒杀虫药、平肝息风药、泻下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和开窍药。在景岳新方用到的药物中,没有1味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类药,通常用的平肝息风药,景岳也仅用过牡蛎和僵蚕,且都只用了1次。活血化瘀药景岳用的频次也很低,最高的牛膝也仅有13次,其次川芎7次,红花、丹参各2次,桃仁、三棱、莪术各1次。景岳的这种用药习惯,除了受其学术思想影响外,可能与他临证经常遇到的病种也有一定关系。
在用到的158种药物中,补益药应用频次最高,占总用药频次的43.5%。其中,补气补阳药和补阴补血药频次大致相当,为242∶211,说明其组方用药是基于“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认识。而补气补阳药的频次略高于补阴补血药,则恰好体现了他生理上重视阳气,治疗上强调温补的学术特点。
新方八阵涉及的158种药物,应用频次排在前三位的是甘草(87次)、当归(57次)和熟地(49次)。人参应用频次也较高,计33次,而且被景岳称为“治世之良相”[1]1152~1153。分析如下。
甘 草
新方八阵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是甘草,计有87首。因阵有16方,补阵和热阵各18方,散阵13方,和阵10方,寒阵7方,固阵5方,惟攻阵没有用甘草。
景岳认为甘草味甘气平,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生者性凉,炙者性温,可升可降,善于解毒。因此,景岳用甘草主要用其补中益气、补阴疗虚、清热解毒和调和诸药几方面。
甘草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景岳常用炙甘草与人参、白术等配伍,加强补气之功,与山药、五味子等配伍益气固脱。有特点的是景岳还常用甘草与熟地、当归等配伍,治疗阴虚,这是对甘草补益作用的发挥,也是景岳阴阳互济思想的体现。甘草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景岳常用它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解毒消痈。此外,景岳认为甘草与下药配伍则缓其速,因此在八阵之中唯独攻阵诸方不用甘草。
当 归
新方八阵中有57首内服方用到当归,应用频次甚至高于熟地。八阵之中只有攻阵没用当归,在其余七阵中,因阵用当归有25方,补阵14方,热阵和散阵各7方,寒阵2方,和阵和固阵各1方。
景岳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能补血,气轻而辛,又能行血”[1],“为血中之气药”[1]1546。景岳用当归主要取其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和养营解表。在活血中又可分为活血调经和活血止痛两个分支。当归“佐之以补则补”[1]1546,“佐之以攻则通”[1],是其特性。营虚而表不解者,常配以柴胡、葛根解表。血滞致痢者,则恃当归为行血泻痢之要药。
景岳用当归也有禁忌,认为其气辛而能动血,故阴中火盛者慎用,当归性滑善行大便,故大便溏泻不固者也应避忌。
对当归各个部分的功效差异,景岳认为,当归头擅止血上行,当归身擅养血中守,当归尾擅破血下流,全当归活血而不走。但综观八阵之方,惟两首方写了当归的用药部位,六味回阳饮配当归身养血固脱,连翘归尾煎配归尾破血以消毒火。
熟 地
景岳擅长用熟地,人称“张熟地”(《会稽县志》)。新方八阵共有49首内服方用到熟地,应用频次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只有攻阵没有用到。其中补阵应用的频次最高,有22方,其次为因阵11方,热阵7方,寒阵4方,散阵和固阵各2方,和阵1方。
熟地属补血药。景岳认为“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于多血之脏为最重要” [1]1541~1542 。除了补血作用外,景岳认为其还有补阴的作用。熟地“产于中州沃土之乡,得土气之最厚”,“禀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1]1541~1542。
景岳主要将熟地用于补血和滋肾补阴两个方面。补血常与当归配伍;若血虚而兼气虚者,常与人参配伍;滋肾补阴常与枸杞、山茱萸等配伍。
分析熟地在七个阵中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出,景岳用熟地最多的还是取其滋肾补阴之功。他说:“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1]而景岳用熟地最玄妙之处在于,用熟地配伍散剂(如柴胡)则发汗,即求汗于血也,用熟地配伍温剂(如附子)则回阳,即生气于精也。
一般医家多畏熟地滞腻,不敢多用,或者用时每兼渗利。而景岳认为,补阴之法不宜渗,因此他所创制的左归丸等补阴之剂,均不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品。景岳不惧熟地之滞腻,在散阵、寒阵之中也常大胆应用,而且认为“熟地非多,难以奏效”[1],有时汤剂用量多则二三两,都每每收到良效,这也是其应用熟地不同于常人之处。
另外,景岳用熟地不主张炮制,他认为“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1],如果用姜汁、砂仁或酒掺杂其中,恰是散乱熟地静重之性,可谓画蛇添足。
人 参
新方八阵中有5个阵33首方用到了人参,热阵12方,补阵10方,因阵6方,固阵3方,散阵2方。
景岳认为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1]1535,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1]1535,“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1]1535。这里说人参能补血,为一般医家所罕言。人参补气包括补气回阳、补中健脾、补气解表、托里排毒和补气固肾五个方面。
凡气虚所致的元阳虚脱等证,景岳常与附子配伍;脾胃气虚所致的食少便溏等证,常与茯苓、白术等配伍;因气虚所致外感邪气不解者,常与柴胡、葛根等配伍;气虚所致的久泄滑脱,常与五味子配伍。血虚之证,常用人参与熟地、当归等配伍,取其补气生精血之意。
景岳认为,阴虚用人参一定要辨清阴阳虚实。阴虚而火不盛者,宜用人参为君;阴虚而火稍盛者,适当佐用人参;阴虚而火大盛者,则需禁用人参。其对人参应用上的发挥,在临证颇有价值。
【参考】
1 明·张介宾编著.景岳全书·本草正·毒草部.见:李志庸主编.张 景岳医学全书[M].第1版.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9: 1552~1553,1546,1541~1542,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