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陈希锋,蓝天飞,李秋芝
【摘要】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中药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腹针、梅花针治疗,并配合面膜和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2.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腹针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关键词】 针灸治疗 腹针 中药治疗 面膜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青壮年女性发病率较高,以面颊部出现点状、斑片状以及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淡黑色斑为主要表现。因皮损影响美容,由此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本病与祖国医学记载的“皮干黯”“黧黑斑”“面尘”相似,近年来笔者采用腹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21~43岁,平均33.2岁;最长病程15年,最短8个月,平均4.3年。对照组40例,年龄20~45岁,平均32.8岁;最长病程12年,最短6个月,平均3.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职业、生活环境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或淡黑色界线清楚的斑片,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日晒后颜色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灸治疗
2.1.1.1 腹针治疗选穴: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商曲、滑肉门(双)、外陵(双)、上风湿点(双) 。操作方法:选用1.5寸毫针,对准穴位直刺,不捻转或轻缓提插捻转,腹部腧穴均用深刺,留针30 min,气海、关元加灸。体针配合:合谷、曲池、足三里、太阳、迎香、颊车,均采取平补平泻。每周3~5次,10次为1个疗程。
2.1.1.2 梅花针叩刺沿黄褐斑中心部位开始,向周围一圈圈叩刺,使皮肤微微潮红,后以酒精擦拭,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
2.1.2 中药治疗
中药治以疏肝补肾、活血通络方药。基本方:柴胡15 g,香附10 g,白茯苓15 g,当归12 g,赤白芍各10 g,丹参20 g,白僵蚕10 g,山萸肉15 g,丹皮10 g,菟丝子15 g,白芷10 g,甘草6 g。并随证加减,上方每剂煎2次,取液300 ml,2次/d温服。
2.1.3 中药祛斑面膜粉
珍珠粉20 g,白僵蚕15 g,当归15 g,白芷15 g,白及15 g,白附子15 g,白茯苓15 g,烘干研细,过120目筛,每次用药粉10 g,温水调匀,均匀涂于面部做药膜,30 min后洗净,并涂上润肤霜。
2.2 对照组
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每次各20 mg,2次/d。疗程:两组均以用药2周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4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疗效判定标准:色斑面积消退>90%,面部肤色基本正常为基本治愈;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变淡为显效;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为好转;色斑面积消退<30%或无明显改变,颜色变化不明显为无效。
3.2 结果
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比较总有效率与显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随访中发现患者依从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略0
4 讨论
黄褐斑为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医学认为氧自由基与皮肤黑色素形成及色素沉着有关。中医对面部色素沉着统称为“黧黑斑”,病位在肝、肾两脏。“苍黑属肝与肾”,病机多为肾气戕损,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情志失调,肝气怫郁,木失调达,郁而化火,血脉淤滞,精气不能上荣于面,或气滞血淤,胃中郁热,阳明经络阻滞,或日光曝晒,汗出当风,营卫失和,冲任失调,气血失和头面肌肤失濡乃发为黄褐斑。《外科正宗·卷四》载:“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肝肾精亏,气滞血淤,淤血阻络为其基本病理。所以黄褐斑的治疗,在舒肝补肾的同时,还应兼顾化淤通络。“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者除之……”,针灸美容的特点在于全身调整,注重局部与全身取穴相结合。山西薄氏所创腹针疗法是一种新的微针疗法,通过针刺腹部穴位,即可直接调理冲任,又可使气血由任脉贯注督脉,流注于头面部,以达充肌活络而消斑脱色的目的。局部梅花针叩刺既可通畅气血,又可疏通淤滞,改善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而消斑。依据腹针理论,针刺时中调经络,深调脏腑。黄褐斑治疗以深刺为主,对脏腑进行调整,恢复气血的生化功能,才能疏通经络而消斑。中药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当归、丹参、赤白芍、僵蚕活血化瘀通络;山萸肉、丹皮、菟丝子滋阴补肾;茯苓能健脾养心,祛痰行水。现代临床药理研究,方中药物多有调节内分泌、抗自由基、抗氧化、降低体内酪氨酸酶活性、改善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等作用。针药合用使肝肾得以调补,淤滞得以清除,血行通畅,上荣于面部,面部毛细血管得以充养,黄褐斑渐消。祛斑面膜的运用能使药力直达病所。此外患者须适调情志,多食水果蔬菜,避免日晒。
【】
[1]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会色素病学组.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草案)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 ,13 (4)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