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解毒方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感觉异常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方外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感觉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随机分为两组,基础相同,治疗组32例,化瘀解毒方外洗,同时弥可保肌肉注射;对照组30例,单用弥可保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56.7%,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及NCV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解毒方可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感觉异常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化瘀解毒方;中药外洗;糖尿病下肢感觉异常
糖尿病下肢感觉异常多见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医学认为是由于糖及多种代谢紊乱、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强、脂质代谢障碍、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等,导致滋养神经的血管受损,微循环障碍,而致周围感觉神经功能异常。治疗多以控制血糖、扩血管、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为主,但效果欠佳。笔者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中下肢麻木疼痛、双足欠温、袜套感者多数为舌质紫黯,脉细,辨证为血瘀毒损脉络证,在基本治疗基础上配合化瘀解毒方外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标准确诊为糖尿病,并且有糖尿病下肢感觉异常的临床表现(下肢麻木疼痛、双足欠温、蚁行感或袜套感),痛温觉减弱,神经电生理检查下肢运动神经(MCV)、感觉神经(SCV)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他周围神经病变。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源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共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 14例;年龄36-69岁,平均(55.4±5.2)岁;糖尿病病程3.0-10.2年,平均(6.1±3.5)年;下肢感觉异常病程3-24月,平均(10.4±3.2)月。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4-70岁,平均(56.7±6.3)岁;糖尿病病程2.1-11.3年,平均(7.2±4.5)年;下肢感觉异常病程5-20月,平均(9.4±3.4)月。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健康,控制饮食,增加餐后运动,降血糖治疗均采用胰岛素(诺和诺德公司产品),空腹血糖控制在5.5-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6.0-9.0mmol/L之内。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循环。
2.2 治疗组 给予化瘀解毒方:红花10g,金银花10g,川芎10g,白芷1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5g,地骨皮10g,怀牛膝10g。每日1剂,水煎泡下肢20min,日3次。同时弥可保皮下注射500μg,日1次。
2.3 对照组 弥可保皮下注射500μg,日1次。
两组均以3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神经病变药物及卡马西平等镇痛药物。
2.4 观察项目 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神经传导速度。
2.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MCV和(或)SCV较治疗前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缓解,MCV和(或)SCV较治疗前增加<5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MCV和(或)SCV无改善。
3.2 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2.2 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3.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4 讨论
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导致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可引起糖尿病患者下肢感觉异常。中医学本病属痹证、血痹等范畴,消渴日久,气阴两伤,气虚导致血瘀,阴虚燥热内盛,导致瘀毒内生,脉络瘀阻[1]。
笔者在抗凝、扩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化瘀解毒方外洗,方中红花、川芎、乳香、没药、血竭化瘀温通血脉;白芷、地骨皮、怀牛膝、金银花解毒通络。其机理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促进神经组织代谢等作用,进而提高疗效。
【】
[1]南 征,高彦彬.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