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中医药研究概况
作者:涂燕云,张金良,耿高璞
【摘要】 中医学认为,肝性脑病病因为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或染蛊惑疫病等。多数医者认为本病是由于病程迁延日久难愈,而致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气机逆乱,甚至阴竭阳脱,邪扰心营,瘀热痰湿蒙闭心窍而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专方专用、经验方应用等治法,对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肝性脑病/中医药疗法;阴竭阳脱;邪扰心营;综述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病征。其临床表现轻者仅有性格、行为、智力方面的微细改变,重者出现明显意识障碍,故曾称为肝昏迷。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黄疸”“瘟黄”“臌胀”“昏愦”“神昏”等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本病的中医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就近年来有关肝性脑病的中医药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中医学认为 本病病因为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或染蛊惑疫病等。多数医者认为本病是由于病程迁延日久难愈,而致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气机逆乱,甚至阴竭阳脱,邪扰心营,瘀热痰湿蒙闭心窍而致。刘燕玲等[1]认为本病病机为热火痰浊蒙闭清窍或气血阴阳衰竭,神无所依。吕文哲等[2]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肝病后期,痰瘀热毒等阻塞清窍,导致阴阳逆乱,神明蒙蔽所致。卓蕴慧等[3]认为本病病因多为湿热腑浊和痰瘀互结,扰乱神明。张永霞[4]认为其病机为邪毒内蕴脏腑,郁久化热,肝风内动,扰乱神明。
1.2 西医学认为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产生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物未被肝脏解毒和清除。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致脑病[5],但氨中毒学说依然处于中心地位[6],该学说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假神经递质和r?氨基丁酸(GABA)神经引力增高也受重视。易安等[7]用安易醒(FZ)竞争性地抑制阻断中枢作用,使原性神经张力下降,达到清醒神志的目的。但更能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还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如氨基酸代谢异常、假性神经递质形成、氨基丁酸/苯二氮卓复合受体学说、锰沉积学说、神经毒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等[8]。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分型 李欣越等[9]分3型论治,湿浊蒙窍型,灌服局方至宝丹;痰热内闭型用清开灵注射液;气阴两竭型用生脉注射液。史文丽[10]把本病分为2型,阴液耗损、风阳上逆型,用犀角地黄汤;热毒炽盛、痰火上扰型,用温胆汤加味。王方州[11]将本病分为热毒内陷心包型,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痰湿蒙闭清窍型,用涤痰汤加大黄和苏合香丸;气阴两竭型,用生脉散合犀角地黄汤。张安娜等[12]分本病为5型:痰气郁结、湿浊蒙窍型,方选茵陈四苓汤合菖蒲郁金汤化裁;热毒炽盛、毒火攻心型,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营血郁热,心神昏乱型,选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3方化裁;阴虚阳亢、虚火兼瘀型,选羚羊角汤合膈下逐瘀汤化裁;阴竭阳脱型,方选参附龙牡汤化裁。毛德文等[13?14]分4型论治:热毒炽盛,热入心包型,方选解毒化瘀Ⅱ方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痰湿内盛,痰迷心窍型方选菖蒲郁金汤加减合苏合香丸;肝肾阴虚,肝阳上扰型,治宜滋补肝肾,清热熄风;阴阳两竭,神明无主型,以益气养阴,回阳固脱为治法。
2.2 专方专用 方典美等[15]应用参菊饮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总有效率87%。毛德文等[16]证明解毒化瘀颗粒在降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改善肝性脑病方面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1)。卓蕴慧[3]证明用清开颗粒灌肠治疗肝性脑病在促进清醒、降低血氨,改善患者的NCT、DS水平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黄学军等[17]采用化浊解毒醒脑液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降血氨、抗肝性脑病的作用,总有效率95.8%。邹碧泉[18]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40例肝性脑病,总有效率92.5%,认为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明显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
2.3 经验方应用 刘茵等[19]采用大黄煎剂(醋制大黄30 g,乌梅30 g)保留灌肠作为组,乳果糖保留灌肠作为对照组,结果在总有效率、催醒作用、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葛球芳等[20]采用复方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民生脑病,患者血氨水平下降,清醒时间提前。谭柳纯[21]采用西药治疗加中药肠道滴注自制中药煎剂(大黄30 g,乌梅30 g)作为观察组,单纯西药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7.0%,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27.5%,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吴筱萍等[22]采用自拟中药煎剂(生大黄30 g,芒硝10 g,厚朴10 g,乌梅20 g)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总有效率68%。郭子媛等[23]观察复方大黄煎剂(生大黄30 g,乌梅20 g,芒硝10 g,厚朴10 g)联合乳果糖食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并可迅速控制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人死亡率和不良反应。
3 问题与展望
对于肝性脑病的治疗中医疗效肯定,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与优越性。但目前中医对肝性脑病的认识与治疗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辨证及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大多停留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观察指标仅限于一般临床症状、脑电图、血清氨内毒素水平等指标,缺乏与医药有效结合,且实验研究较少,如能结合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开展中医药防治分子生物学研究,将能为中医药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展现更广阔的前景。
【】
[1]刘燕玲,洪慧闻.肝胆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0.
[2]吕文哲,李晓燕.通腑泻热合剂灌肠治疗肝性脑病33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5):277.
[3]卓蕴慧,商斌仪,陈建杰,等.清开颗粒灌肠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8):27?28.
[4]张永霞.清开冲剂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 749.
[5]吴新娟.生大黄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116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9(3):194.
[6]Katayama K.Ammonia metabolism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patol Res.2005,30:73?80.
[7]易 安,易 红.安易醒抢救肝性脑病3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7(1):37.
[8]BleiAT,Cordobaj,Hepaticence phalopathy[J].Gastroenterology,2006(96):1968?1976.
[9]李欣越,周静冬.中西医结合救治肝性脑病伴高血糖12例[J].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184.
[10]史文丽.千金方治疗肝性脑病医案3则[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3):62?63.
[11]王方州.中医辨证施治肝性脑病12例[J].西部医学,2005,17(3):270.
[12]张安娜.中医辨治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五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60.
[13]毛德文,邱 华,韦艾凌.肝性脑病的中医证治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7,24(3):225?227.
[14]毛德文,邱 华,李 雅.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4,27(4):4?6.
[15]方典美,姜荣钦,范 巍.参菊饮灌肠治疗肝性脑病30例[J].陕西中医,2004,25(6):495?496.
[16]毛德文,邱 华.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4,8(4):4?6.
[17]黄学军,杨智海,向淑珍,等.中药化浊解毒醒脑液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 753?1 754.
[18]邹碧泉.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4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5):268?269.
[19]刘 茵,毛德文,王振常.等.大黄煎剂与乳果糖灌肠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疗效比较[J].中医药导报,2006,12(12):23?24.
[20]葛球芳,龚婵英.复方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82.
[21]谭柳纯.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及护理[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 116?1 117.
[22]吴筱萍,程良斌,王爱萍.结肠灌洗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25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3):176?177.
[23]郭子媛,纪 智.复方大黄煎剂与乳果糖食醋灌肠法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3):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