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诊断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田立波,刘树敏,张连英

【关键词】  肺间质 纤维化 间质性肺炎 呼吸困难 咳嗽 肺不张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又称纤维性肺泡炎或慢性间质性肺炎,是由肺泡壁损伤,引起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本病至今病因未明,少数患者的发病可能与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有机粉尘吸入和有害气体的刺激有关。我院于2006~2007年共收治16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现将CT诊断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男60例,女108例;年龄39~83岁,平均65岁。主要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和干咳,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其进展速度因不同患者差异较大,快者1~2年内即可出现紫绀、杵状指,同时并发肺心病;较慢的病人常可持续数年至十几年不出现缺氧症状,但最后终将进入晚期——纤维化阶段,出现缺氧及肺心病症状。一般患者都是在做X线肺部检查时发现,此时病程已到中晚期。

  2  CT分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一个重要影像学特点:病变分布于两下肺外围部。在病变较广泛的病例中,肺中央虽可受累及,仔细辨认仍可发现从胸膜下至肺门病变逐渐减轻。早期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的急性炎症改变。CT表现为两肺下部弥漫性小片状和颗粒状高密度影,两侧大致对称,愈近胸膜病变愈密集,HRCT显示小片状阴影主要为小叶性实变或小叶融合性病灶,其内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病理基础为肺末梢气腔内蛋白样物质渗出。颗粒状阴影直径多在1.5~2.5 mm,呈小叶中心性分布,推测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的渗出性病变。磨玻璃样阴影是早期常见的CT征象之一,分布于小片状阴影相同,只是密度比小叶性实变阴影低,病理上代表肺泡腔内少量渗出或肺泡间隔的渗出性增厚。早期的小叶间隔增厚主要见于胸膜下区,在HRCT上呈现与胸膜垂直并达到胸膜平行线状影,长约1~2 cm,边缘光滑,可能与淋巴性水肿有关。晚期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纤维化。各种CT表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肺间质纤维化的过程,或反映了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纤维化表现:(1)胸膜下区的弓线影:通常为早期肺纤维化的证据。表现为与胸膜平行的相距约1 cm,长约5~11 cm的弧形带状高密度影;常见于两下肺后外侧部。(2)小叶间隔增厚扭曲:与早期出现的小叶间隔增厚不同,是在增厚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扭曲,伴有邻近气腔的过度充气而膨胀。此外,小叶间隔增厚的分布范围也比早期广泛,而且不局限胸膜下区。(3)网状及细颗粒状影:前者在中下肺野呈弥漫性分布,即从胸膜下至肺门均可见到,与肺泡壁纤维化有关系;后者为纤维索条影的断面,主要分布胸膜下区。(4)肺界面征:表现为血管、支气管界面及胸膜面不规则,实际是小叶间隔的增厚和小叶内线增粗在CT上的综合反应。(5)蜂窝状阴影:表现为数毫米至2 cm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含气囊腔,壁较清晰,主要分布于两肺基底及胸膜下区;此征象出现标志病变进入晚期阶段;是广泛纤维化基础上引起的末梢气腔,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的代偿性扩张。(6)肺气肿。(7)支气管扩张。(8)局灶性肺组织密度增高。

  3  小结
      
  在以往,重点多放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上,结果表明,这些疗法效果不佳,反而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目前把研究治疗重点放在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蛋白的沉积上,对细胞因子、氧化剂和肺泡上皮的认识正在深入,以寻求找到确切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一般认为,只有20%的患者适合激素治疗,不适合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极度肥胖的伴有心脏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将取得满意疗效[1?3]。

【】
    [1]郭 琳.清肺养阴汤治疗老年性肺炎6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4):270.

  [2]王 檀,杨海淼.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3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49.

  [3]李 茹,宫晓燕.青蒿鳖甲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3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