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敷对促进肺部感染吸收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刘成铎,王丽君,高慧,许洪平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贴膏穴位贴敷对促进肺部感染吸收(X线肺部阴影)的疗效。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组56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贴膏穴位贴敷;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用中药贴膏辅料制成外观与中药贴膏相同的安慰膏贴敷于与治疗组相同的部位。1疗程后观察两组肺部阴影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肺部阴影吸收45例,未吸收11例,对照组肺部阴影吸收20例,未吸收2例,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中药贴膏穴位贴敷对促进肺部感染X线肺部阴影吸收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  中药贴敷;肺部感染;X线;肺部阴影;穴位贴敷

  肺部感染发病率较高,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为肺炎)列居首位,西医主要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耐菌性及副作用的增加,效果也不甚明显,祖国医学有贴敷治疗慢性咳喘的记载。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研究自制中的贴膏穴位贴敷为主治疗肺部感染4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均为2005年2月~2008年3月在我院门诊或病房治疗的患儿,均经X线确诊为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4月~17岁,平均5.2±3.74岁;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月~17岁,平均3.62±4.0岁。两组性别、年龄和既往病史等无差异性(P>0.05)。

  1.2  入选标准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改变胸腔积液。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1.3  纳入、排除标准 

  符合以上肺炎诊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观察病例资料中项目齐全、相关体检、检查完善。治疗满1个疗程以上的病例可纳入观察病例。不符合入选标准及临床观察病例中项目、资料不完善、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由于皮肤疾病或药物过敏者予以除外。

  1.4  观察指标 

  (1)治疗第7 d摄胸片1次,观察肺部X线阴影的变化。并分别统计两组,在各个时间段X线阴影消失的例数;(2)另外常规治疗前查血常规,>15×109/L或<4.0×109/L治疗后复查;(3)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5  所需设备 

  美国亚培公司CELL?DYN17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日本日立公司HITACH17080全自动生化仪。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公司AXGP?521 500MA X线摄片机、上海中药机械厂FC160粉碎机。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抽签法)。实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观察数据资料的显著性测验:采用χ2测验。

  2  方法

    基础抗菌治疗方案:新福欣50~100 mg/kg静点,阿奇霉素5~10 mg/kg肌注。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贴膏。组成:肉桂64 g,丁香32 g,生川乌 32g,生草乌32 g,乳香32 g,没药32 g,红花30 g,当归30 g,川芎30 g,赤芍30 g,透骨草30 g,麻黄60 g,杏仁60 g,法半夏60 g,麝香1 g。将药物烘干消毒,用FC160上海中药机械厂制造的粉碎机打碎成细末,每1000 g用凡士林20 g,羊毛脂50 g,饴糖少量,加热熔化至60℃~700℃开始加药粉,一边加料一边搅拌,最后调成稠油膏。冷却后装入搪瓷缸密闭保存。进行穴位贴膏治疗。取穴:肺俞、脾俞、风门、大椎、膻中穴。将油膏摊在油性软纸上,再用无纺布包裹,做成5 cm×5 cm的药膏,油纸侧朝外,用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每贴敷2 d后更换。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用中药贴膏辅料制成外观与中药贴膏相同的安慰药膏贴敷于与治疗组相同的位置。6 d内肺部阴影吸收者治疗1疗程,否则,治疗观察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临诊疗效标准[1]。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6例,吸收45例,未吸收11例;对照组40例,吸收20例,未吸收20例。P<0.01。

  3.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4  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贴敷穴位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有膀胱经的背俞穴(如肺俞、膏盲),以及任、督脉的穴位(膻中、大椎)和经外奇穴(如百劳、定喘)等。这些穴位多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效。中药贴敷疗法是中医外治的一种。药物贴敷于体表穴位,一方面可由局部的皮肤直接吸收,直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药物对腧穴的刺激,激发经络系统的功能,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失衡,扶正祛邪等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气化,肺部感染患者多卫外机能失固,外邪易由表而入,侵袭肺系而发病。背俞穴有激发卫阳,调节脏腑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贴方中肉桂、丁香辛温发散,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有鼓舞血气之能,其芳香走窜之力,具有导引诸药、穿透入里之功;川芎、草乌辛温香窜,能散诸气;乳香、麝香香烈走窜,通经活络,能消瘀血,散邪解毒,与没药合用,为宣透脏腑、流通经络之药;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透骨草活血化瘀、走窜而不守,开郁结、行气血;炙麻黄、杏仁、法半夏宣肺化痰。全方具有宣透脏腑,流通经络,活血化瘀,散邪解毒,宣肺化痰之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肉桂、麝香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川芎、当归等活血化瘀药有抗炎作用;麻黄、细辛抗菌;杏仁、半夏止咳化痰。现代研究证明,中药穴位贴敷可使患者总T淋巴细胞、辅助T淋巴细胞明显上升,CD4/CD8比值明显改善[1]。说明穴位贴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我院通过对96例肺炎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用中药贴膏较未用中药贴膏治疗组患儿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7]。

【】
    [1]方凤,沈 茜,管 瑾,等.磁性中药贴外敷对易感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针灸,1997,17(1):15.

  [2]高 慧,王淑华.肺炎贴膏治疗小儿肺炎100例[J].中国外治杂志,1999,8(2):11.

  [3]杨可达,梁越威.伤湿止痛膏贴敷佐治肺炎的观察[J].山西医学院学报,1994,25(增刊):148.

  [4]周月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间质性肺炎90例[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4):250.

  [5]程正平,乐加东.吴茱萸穴位贴敷佐治小儿肺炎[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3):133.

  [6]吴力群,王晓英.特制狗皮膏穴位贴敷促进支气管肺炎罗音吸收临床分析[J].中医药研究,1998,14(6):18?19.

  [7]龙旭浩,李 杰.中药贴敷促进肺炎罗音吸收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