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金明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刀为主配合手法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针刀闭合术;(2)手法。结果 一次治愈28例,二次治愈2例。结论 针刀为主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针刀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中医认为此病是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血不荣筋,损伤积瘀,风寒湿邪侵袭肌肤腠理而发病。也可因上尺桡关节的频繁活动,环状韧带与桡骨颈的反复摩擦而发生损伤性的无菌性炎症,出现无明显红肿的局部酸胀困痛症状,碰触即感剧痛难忍及功能障碍[1]。又因劳损引起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附着点处肌腱内部轻度撕裂和局部轻微出血,机化,在自我修复过程中结疤、粘连、挤压该处的神经血管束,引起疼痛。笔者采用针刀、手法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26例,女4例,农民22例,工人8例,年龄结构上:35~45岁10例,46~56岁18例,57~67岁2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5天,临床表现:一般起病缓慢,因急性损伤而发病者较少见,发病后痛及前肩和前臂,局部有时会出现轻度的肿胀,活动前臂后疼痛加重,不能做握拳,旋转前臂动作,握物无力,严重者握在手中的东西会自动掉下来,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

    1.2  诊断方法  主要以触诊方法诊断,局部压痛明显,旋转活动受限。指压发现病变部位深处有一锐边,也就是内部瘢痕,正是这些瘢痕和粘连阻碍了该处的血液循环,挤压了该处的血管神经束,妨碍了这些肌肉的功能活动,才产生了臂部的疼痛及功能障碍。X线示:肱骨外上髁处钙化形成。

    1.3  治疗方法

    1.3.1  针刀治疗  患者均采用坐位,将肘关节屈曲90°平放于治疗桌面上,找出明显的压痛点做好标记,进行常规消毒后,注入已配好的阻滞液(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0.1g+维生素B12 0.5mg),随后施以针刀术,在无菌条件下右手持刀柄,左手持无菌纱布块。扶持针体,使针刀口沿伸腕肌纤维走向平行,使针体向桌面垂直刺入至肱骨外上髁,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后,再用切开剥离法,直至锐边已刮平。然后,使针体与桌面成45°角,用横形铲剥法使刀口紧贴骨面剥开骨突周围软组织粘连,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2]。压迫针孔片刻,待不出血为止,5天后还未愈,再做一次治疗,一般只一次可治愈,最多不超过2次。

    1.3.2  手法推拿  针刀术后,患者正坐,医生坐于患者患侧,右手持腕使患者右前臂旋后位,左手用屈曲的拇指端压于肱骨外上髁前方,其他四指放于肘关节内侧,医生以右手逐渐屈曲,患者肘关节至最大限度,左手拇指用力按压患者肱骨外上髁前方,然后再伸直肘关节,同时医生以左手拇指推至患肢桡骨头前面,沿桡骨头前外缘向后弹拨腕伸肌起点(左手反之),术后患者有桡侧三指麻木感及疼痛减轻的现象。

  2  治疗效果

  30例患者采用针刀加手法治疗,其中一次性治愈28例,二次治愈2例,总有效率100%,随访最长2年,最短3个月未复发。

  3  讨论

  我们在诊疗过程中以中老年为多, 46岁以上占80%,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出现持续性无明显红肿的、不受肢体位置改变影响的酸胀困痛症状,劳累后加重,并向上臂及前臂放射,有的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稍一碰触即感剧痛难忍,肘外侧或内侧有局限性压痛及功能障碍,此病虽是一种常见病,但也是外科的多发性难治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法颇多,但后期疗效不佳,应用针刀手法治疗效果良好。此组病例中采用针刀松解剥离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闭合性手术治疗方法,它主要是用针刀将损伤的肌腱粘连松解、瘢痕刮除、切断神经血管束使局部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总之,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也是难治之症,治法很多但疗效不够理想,用本法治疗疗效显著,疗程短,大都一次治愈。手法推拿,主要是将桡侧腕屈肌、伸肌总腱旋后肌附着点处肌腱的粘连松解,活血化瘀,帮助针刀完成未达到的松解,可以增强二者合一的效果,从而使此病达到根治。

【】
  1 靳士英.中医常用外治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8:273-275.

2 朱汉章.针刀学原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3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