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三仙汤对绝经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指标影响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忠明 周志昆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三仙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指标的的影响。方法:将83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组42 例,予口服黄芪三仙汤(由仙茅、淫羊藿、黄芪、三七等组成)治疗;对照组41 例,予骨疏康(1 包,3 次/ 日)治疗,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再以同样方法测定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腰椎的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变化,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6%, 对照组为73.2%。2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2 组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种药物均有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但黄芪三仙汤的效果更好。结论:黄芪三仙汤通过补肾益气、活血通络,可明显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黄芪三仙汤;骨密度;骨矿含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为其特征,临床表现为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目前治疗首选雌激素替代疗法,疗效肯定,但长期服用难以避免激素不良反应。近年来,笔者采用黄芪三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骨矿含量及密度指标的影响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1999 年7 月至2000 年7 月符合纳入标准,志愿参加本研究之绝经后妇女,共83 例,年龄45~65 岁,平均年龄(58.90±3.86)岁,平均绝经年限(6.95±4.37)年。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42 例,对照组41 例,2 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骨质疏松症诊断以双能X 线骨密度测量仪(QDR–4000 型, 美国HOLOGIC 公司生产), 以WHO 推荐的骨量低于同性别人群骨峰值的两个标准差为诊断标准[1],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拟定。中医辨证参照《中医虚证辨证标准》[2] 辨证为肾虚证。纳入标准:用药前以腰背等多处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型者,并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排除标准: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各种内分泌疾病者(如库兴氏病、甲亢、甲旁亢、甲状腺机能低下、糖尿病等);其它严重疾病干扰骨代谢者;1 年内有骨折者;在治疗期间发生骨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口服黄芪三仙汤(由仙茅、淫羊藿、黄芪、三七等组成),每天 1 剂,水煎分2 次服。

    1.3.2 对照组口服骨疏康(辽宁东港制药厂生产),每次1 包,1 日3 次。2 组疗程均为 3 月,再以同样方法测定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治疗过程中避免服用任何干扰疗效观察的药物,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1. 4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1.4.1 观察项目 黄芪三仙汤与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BMD 及BMC 变化比较〔采用双能X 线骨密度测量仪(QDR–4000 型,美国HOLOGIC 公司生产)检测〕。

    1.4.2 统计学方法 组间疗效比较采用Ridit 分析,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标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进行评定,我们参照及《骨质疏松学》[3,4],特制定如下标准:显效:肾虚症状消失,骨矿含量治疗后上升0.05 g/cm2,骨密度治疗后上升0.05 g/cm2。有效:肾虚症状明显好转,骨矿含量及骨密度有所上升,但不足0.05 g/cm2 及0.05g/cm2。无效:肾虚症状和骨矿含量及骨密度变化不大或病情恶化者。

    2.2 结果

    2.2.1 2 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0 例,占23.8%;有效23 例,占54.8%;无效9例,占21.4%,总有效率78.6%;对照组显效8 例,有效22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为73.2%。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2.2.2 2 组治疗前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变化(BMD)比较 治疗后2 组均有改善,与治疗前骨密度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见表1。表 1 黄芪三仙汤与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BMD 变化比较(g/cm2, 表 2 黄芪三仙汤与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BMC 变化比较(g/cm2, )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P > 0.05。

    2.2.3 2 组治疗前后骨矿物质含量变化(BMC)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BMC 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BMC 水平未见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 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腰痛、痹证相似,定位较准确应是“骨痿”。 祖国医学认为与肾的关系密切,肾藏精、主骨,肾虚则骨弱。其病机多为“肾虚血瘀”,属“本虚标实”之症。《素问 ? 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绝经期妇女多肾阳亏虚,骨质失养,出现骨痿。又因中老年人的整体功能逐渐衰退,气弱不足,气不行血,出现血瘀,瘀阻经络,不通则痛,故见腰背等多处疼痛。故其治疗原则为: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较全面地体现了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临床研究发现补肾健脾活血法对该病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可明显改善肾虚症状,提高骨密度,抑制骨丢失,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对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5,6]。

    现代医学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降低有关,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与增龄性骨质疏松不同的是,松质骨的变化显著,常见脊椎骨折及腕部骨折,并且由绝经造成的骨丢失在绝经后15~20 年内发生较多。黄芪三仙汤由黄芪、仙茅、仙灵脾、田七、肉苁蓉、丹参等组成。以仙茅、仙灵脾、肉苁蓉等温阳补肾,黄芪补气升阳,丹参、田七等活血通络。现代临床研究发现黄芪三仙汤可提高血清E2 水平,改善骨代谢,防止骨丢失,同时可以降低患者尿中Hop/Cr 及Ca/Cr 水平,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可以保持或增加骨量[7]。本实验证明黄芪三仙汤通过补肾益气、活血通络,可明显改善肾虚症状,防止骨丢失,并可明显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
  1〕 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 第2 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0, 6(1):1-3

〔2〕 沈自尹. 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 (11):598

〔3〕 刘忠厚. 骨质疏松学〔M〕. 北京: 出版社, 1998. 52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 辑)〔S〕. 1997.149

〔5〕 黄剑美. 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8, 6(4):21-22

〔6〕 梁立. 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1992, 33(11):39

〔7〕 周志昆, 曾红兵, 秦佳佳, 等. 黄芪三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0 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6,38(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