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韩俊莉 周郁鸿 沈一平

【关键词】  清毒化瘀汤 羟基脲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疗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以骨髓粒系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脾脏肿大为主要特征。1996年10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CML患者4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CML 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9~74岁,病程2~36个月;外周血象:白细胞(WBC)平均31×109 /L;骨髓象:原始细胞平均6%。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3岁,病程1~36个月;外周血象:WBC平均32×109 /L;骨髓象:原始细胞平均5%。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1]。均为初诊患者,经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象和Ph染色体检查均阳性而确诊。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胁下有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舌红苔薄,脉弦,中医辨证属邪毒内侵,气滞血瘀痰凝。两组性别、年龄、血象、骨髓象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羟基脲1天1~3g,分1~3次口服,具体用量根据患者白细胞数量情况而定,服药期间定期查白细胞数。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毒化瘀汤,基本方: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墓头回各30g,丹参、蒲公英各15g,青黛12g,陈皮、青皮各9g,桃仁、红花各6g,生甘草3g。随证加减:肝脾肿大明显加丹皮9g,赤芍12g;发热口干、便秘、舌红、脉洪加大黄6g,生石膏30g,知母12g,贯众、苦参各15g;贫血、头晕气短、面白乏力加太子参30g,生黄芪、山药各15g,白术、茯苓各12g,山萸肉9g;腹胀、纳呆、便溏、胸满、舌淡苔白腻加半夏、竹茹、白芥子各9g,莱菔子、茯苓各12g,川朴花5g;皮肤紫癜、鼻衄、齿衄加白茅根、水牛角、紫草、仙鹤草各30g,大小蓟各15g;关节疼痛、两足浮肿加木瓜、丝瓜络各12g,海风藤15g,羌活9g;低热、盗汗、羸瘦、口干、潮热、舌红少苔、脉细加麦冬、五味子、丹皮各9g,生地12g。1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之品。两组均间断服羟基脲3年,当WBC降至10×109/L时停用羟基脲,WBC高于10×109/L时,继续服用。

    观察指标:随访观察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了解患者血象、骨髓象和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生活质量的评价根据我国制定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进行[2]。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42例中,完全缓解(CR)29例,部分缓解(PR)8例,无缓解(NR)5例,总有效率(CR+ PR)88.1%;对照组30例中,分别为15例、3例和12例,总有效率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学缓解率90.4%(38/42),对照组60%(18/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33.3%(14/42),对照组为20.0%(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羟基脲维持量  治疗组平时羟基脲维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  两组平时羟基脲维持量比较例

  3.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异常,但治疗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5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经羟基脲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增加率88.1%(37/42例),对照组为36.7%(11/30例);治疗组食欲改善及体重增加率均88.1%(37/42例),而对照组分别为50%(15/30例)和40.0%(12/30例);治疗组盗汗消失率100%(16/16例),对照组为58.3%(7/12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4  讨  论 

    CML是骨髓克隆性增生的多能干细胞异常疾病,是血液系统中的一种恶性肿瘤。羟基脲作为抗代谢性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毒副作用轻的优点,曾经为CML慢性期的首选药物,但对加速期CML疗效差,急变期CML基本无效[3]。伊马替尼( Imatinib)系人工合成的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商品名Gleevec),是2?苯氨嘧啶的衍生物,可抑制Ph+白血病克隆的增殖和抗凋亡作用,成为第一个成功治疗Ph+CML的靶向药物[4],它能增强抗原提呈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并解除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耐受[5]。伊马替尼能获得明显高的主要细胞学遗传学反应和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可作为初诊CML患者的标准治疗药物[6],为目前治疗CML首选药物,但高昂费用使其不能普遍使用。

    CML属中医“癥积”、“虚劳”、“血证”范畴[7]。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乃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引起脏腑亏虚,或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使毒邪乘虚而入所引起。毒邪一旦入侵,伤血及髓,致使气虚血亏,邪与营血搏结,使气血流通失畅,脉络瘀阻,久而成积。故本病的病机为气血痰食邪毒相互搏结而成。明代李中梓指出“大积大聚,不搜而逐之,进补汤无益也。”说明积聚者邪毒不去,正气难以恢复,因此,治疗基本点应祛邪,以祛毒化瘀,而达到“邪去元气自复”的目的。清毒化瘀汤中藤梨根、白花蛇舌草、青黛、墓头回、蒲公英清热解毒;陈皮、青皮行气化痰;丹参、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瘀化痰之功。采用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既遵循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又针对羟基脲的不良反应进行调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疗效更佳,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羟基脲组,不良反应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1998.193?199

2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4?495

3 O′Dwyer ME.Mavro MJ.Drnker BJ.Recent adv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Annb Rev Med,2002,53:369?381

4 Sahara N.Takeshita A.Kobayashi M,et al.Phenylarsine oxide(PAO) more intensely induces apoptosis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nd As2O3?resistant APL cell lines than As2O3 by activating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Leuk Lymphoma.2004,45:987?995

5 骆林胜.As2O3与STI571单用及联用对K562cellBCR?ABL磷酸化的影响.白血病·淋巴瘤,2005,14(2):76?79

6 O′Brien SG,Deininger MW.Imatinib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chronic?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Semin Hematol,2003,40(2Suppl2):26?30

7 吴翰香.实用中医血液病学.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89.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