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泵持续滴注法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气道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镇痛泵
气管切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术后护理难度大,工作强度大,其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2003年2月~2004年10月,我科对5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镇痛泵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代替了传统的定时间间断滴注湿化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2月~2004年10月,共护理观察气管切开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住院5~60天,年龄48~72岁,除气道湿化选择不同的方法外,其方案和其他护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采用注射器定时间断湿化法:即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取下针头,将湿化液随患者吸气时沿管壁四周匀速注入,每次7~8滴,间隔30 min。B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即采用扬州亚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YAGUANG microdosis inpurts。利用其可自行控制滴速(每分钟2滴药液)的原理,将配制好的气道湿化液接于气管套管内持续滴注。
2 结果
对两组分别观察并做好记录,连续5天,观察项目分别为: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或痰痂堵塞吸痰管或吸痰管玻璃接头。刺激性咳嗽是指在气管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咳嗽或呛咳,气道出血是指吸痰时痰中带血丝或血痰,见表1。表1 两种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经χ2检验,A组与B组在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湿化液持续滴注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 用镇痛泵控制持续注入湿化液,符合呼吸道对湿度的生理要求,有利于痰痂的稀释和排出,达到有效湿化目的,减少或避免痰痂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根据统计学资料分析,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推注湿化法。
3.2 注射器间断推注湿化液法的缺点 注射器间断推注湿化液虽然是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但存在一些不足:(1)一次性滴注量大,易引起患者产生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上升;同时刺激性咳嗽可把部分湿化液咳出,从而影响湿化效果,不能保持气道切开后持续湿润的要求,易使痰痂形成,导致排痰不畅。吸痰次数增加或困难,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往往在护理任务重,危重患者多,晚夜班工作人员少,忙不过来的情况下,不能保证按时滴注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3.3 镇痛泵持续气道湿化法与传统的注射器定时滴注气道法比较 镇痛泵持续滴注法具有以下优点:(1)符合呼吸道对湿度的生理要求。(2)避免了因注射器滴注量大引起的呛咳和刺激性咳嗽。(3)吸痰次数减少。镇痛泵持续湿化法,使痰液稀释易吸出,吸痰时间缩短,从而减少了气道黏膜损伤和气道出血的发生。(4)减轻了因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5)减少了肺部感染并发症。(6)镇痛泵可固定在患者身上,患者翻身搬运时方便。(7)价格便宜,能保证多个危重患者的应用。(7)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4 气道湿化液的选择 最常用的气道湿化液为0.45%氯化钠100 ml+适量敏感抗生素+地塞米松20 mg+糜蛋白酶5支。采用0.45%氯化钠代替等渗盐水,因等渗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快,盐水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易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而0.45%氯化钠吸入后在气道内内再浓缩,使之接近等渗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更有学者通过观察证明,使用等渗盐水作为理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因此,持续湿化选用0.45%氯化钠作为常规湿化液。
综上所述,采用镇痛泵控制持续匀速湿化气道,能将湿化液稳定、缓慢、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地湿化气道的目的。其操作简便、取材方便,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