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
【关键词】 中药;穴位敷贴;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其特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结膜充血和流泪。变应性鼻炎是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之一,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常见病。变应性鼻炎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口服H1受体拮抗剂,局部应用H1受体拮抗剂、色酮,口服减充血剂、鼻内减充血剂、白三烯拮抗剂,全身及局部用糖皮质激素[1]。临床上现在常用的呼吸系统变态反应免疫治疗(避免致敏源和脱敏疗法)即进行致敏疗法。但它要求查明致敏源,并且有高质量的变应源溶酶及抗原(即疫苗)。我国开展特异性脱敏治疗已有半个世纪,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要求仅在能保证质量及安全情况下才能使用,近年来有报道在脱敏治疗中有死亡病例发生,脱敏治疗是一长期过程,虽然它有对症疗法无法比拟的预防发作的效应,但很难在短期内起效,患者病情易复发,所以在脱敏治疗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是必要的。近十年来我院采取经验方进行的夏季穴位中药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4000余例,取得了一定疗效,其疗效确切,深受患者欢迎。现将其中的196例患者的一般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96例经检测已确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按1∶1比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8例和综合治疗组(治疗组)98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即在没有发作的情况下给予脱敏治疗,按常规从低深度至高深度进行脱敏,每周脱敏注射2次,间隔3天,维持量时,每周1次,急性发作时口服H1受体拮抗剂,局部应用H1受体拮抗剂。而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组相同治疗的情况下,利用中药穴位敷贴的原理,在夏季给予我院中药经验方进行穴位[大椎穴、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天突、内关等]敷贴,方中有:麻黄、白芥子、细辛、甘遂、白芷、制川乌等中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不易复发。显效:鼻腔黏膜淡白色减轻转变为淡红色,鼻痒、鼻塞、打喷嚏明显消失,基本痊愈且不易复发。有效:鼻腔黏膜淡白色减轻,鼻塞症状减轻,打喷嚏次数减少,不易复发,即使复发症状也较治疗前减轻,且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且极易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对照组与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差民有显著性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这个病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名曰“鼽嚏”,“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所喷作用于声也”,指出打喷嚏,流清涕的特点,近代称之为“鼻鼽”,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质特异,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二是风冷异气侵袭。而体质特异之人,多有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之,阳气易于耗散。阳气虚则上表不固,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当风冷异气侵袭特异体质人群时即发本病。中医治病,讲求的辨证施治,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特点: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鼻黏膜淡白、灰白及水肿,且病人多怕冷,遇冷而发病,中医辨证多为虚塞症,多因肺、脾、肾三脏虚损所致。因而本病当以温肾、补肺、健脾,兼以疏风、化湿、通窍。因而盛夏季节也就是三伏天即阳中之阳,正好用热药防治寒病,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旺盛时节,皮肤腠理疏松,汗腺大开,经脉气血运行流畅,因而运用适当的中药研粉,姜汁调敷于肺、肾俞穴位上,药物可穿透皮肤进入经络,经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所属脏腑,调节脏腑功能,取得温补肺肾、祛寒通窍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治病的作用,并且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次数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药穴位敷贴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之一,经过十余年的敷贴治疗观察,我院在药物的筛选、敷贴穴位优化等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疗效逐年提高,并以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费用低廉的特点吸引了每年数以千计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到我院治疗,达到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次数,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的疗效,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1 顾瑞金.糖皮质激素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用药.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9(9):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