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多方位腰椎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由于多种因素(损伤、过劳等)使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和扭伤,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突出或脱出),产生腰腿疼等综合症候群[1]。从2000年12月到2005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并与多方位腰椎牵引治疗做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牵引组。详细资料见表1。表1患者详细资料
1.2 诊断标准[2-3]
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必须有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神经根张力试验中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一致。
1.3 排除标准
排除椎管狭窄、关节突增生、后纵韧带钙化以及不适宜保守治疗者[4]。
2 治疗方法
2.1 多方位腰椎牵引治疗
牵引组采用山东产DFQ-300型屈曲旋转牵引床做多方位腰椎牵引治疗。患者解除腰带,仰卧于牵引床上,暴露腰部、胸部和臀部,分别固定于牵引床的胸腰板和臀腿板上,患者椎间隙与床的胸腰板和臀腰板间隙相对应。设置牵距及转角,一般牵距为45~65 mm(依患者身高而定),转角为±10°~±15°(“+”为向右旋转,“-”为向左旋转),屈曲10°~15°。然后快速牵引2~3次,以腰部压痛点及下肢放射痛明显减轻及消失为度。牵引复位结束后,将患者平抬于硬板床上,平卧6 h,2周内尽量卧床休息,2周后束护腰围。
2.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2.2.1 西药注射
得宝松5 mL、5 %利多卡因2 mL、弥可保100 mg,加入0.9 %生理盐水,至30~50 mL(病位低,药量相应减少),骶管穿刺,缓慢注入,边注入边观察,确定患者无眩晕、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后,嘱患者卧床休息。
2.2.2 口服中药
独活15 g,桑寄生、杜仲、牛膝、川芎、当归、芍药各10 g,茯苓、甘草各6 g。每日1剂,水煎服。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湿邪偏盛者,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疼痛较剧者,酌加川乌、草乌、白花蛇舌草;正虚者,加地黄。
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4 结果
4.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改良Macnab的标准[5],疗效分四级。优: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正常(>75°),神经功能正常,完全恢复工作及生活。良: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及神经功能基本正常,基本恢复工作及生活。可:常有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及神经功能部分改善,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及生活。差:症状、体征无改善。
4.2 结果
见表2。表2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注:与牵引组比较P<0.05经统计学分析,药物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牵引组(P<0.05)。
5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伤害性刺激是机械性压迫和炎症刺激,即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和髓核组织及致炎因子的化学刺激。牵引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使外层纤维环未破裂的突出物有回纳的趋势,同时能扩大侧隐窝容积,增加神经和硬膜束的相对空间,减轻神经压迫症状,并纠正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缓解肌肉痉挛。基础研究证明:水平牵引10 mm,椎管的横截面积可增加19.2 mm2,椎间管增加61.9 mm2[6]。
腰椎间盘突出症因脊神经受到压迫而出现疼痛的同时,神经轴浆运输发生障碍,影响脊髓中枢神经元的代谢,脑脊液中一些蛋白质的含量发生改变。骶管注射剂中,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含有二丙酸倍纳米松以及磷酸钠。可溶性的磷酸钠在注射后,很快被吸收而起效,微溶性的二丙酸倍纳米松注射后,成为一个供缓慢吸收的存储库持续产生作用,从而长时间抑制症状。两者配合使疗效迅速而持久,有抗炎、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防止粘连的作用。利多卡因等注射后,可以使粘连的神经根和硬膜外组织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钝性分离,使炎症介质释放和排泄。内服中药中,独活辛苦微温,长于祛风除湿、蠲痹止痛;杜仲、桑寄生、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当归、白芍、川芎和营养血、缓急止痛;茯苓、甘草利水渗湿、补气健脾。全方共奏补肾强筋壮骨、祛风通络止痛、利湿消肿之功,可改善神经根及肌肉、韧带局部血液循环,并将代谢物尽快排出,解除代谢物对神经根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通过治疗,我们认为,牵引治疗主要在于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骶管注射剂通过对致炎因子的明确作用,快速而持久地发挥效力,配合口服中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两组对比,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组疗效优于多方位腰椎牵引组,但两组的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1]纪君时,姜明轩,李宝和.骨伤[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441.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2.
[3]潘之清.实用脊柱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61-507.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01.
[5]Macand L.Negalive clise explor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calcses of nerve root involvement in 68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1971,53:891.
[6]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