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周实,林顺发,吴敏, 林少斌,林亿 

【摘要】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颌骨埋伏牙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本组共29颗埋伏阻生牙,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并与其邻牙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牙诊断及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埋伏牙;体层摄影术,X线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埋伏阻生牙是临床常见病,诊断常无困难,但埋伏牙能否保留,是否需手术矫正,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则需要密切结合影像资料来判断,准确地显示埋伏牙牙根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牙槽、周围牙的关系尤为关键。传统的X线口腔曲面断层全景片和咬牙合片属二维影像,照射野内各种结构、组织影像互相重叠,并存在图形放大、变形的现象,无法准确显示埋伏牙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多层螺旋CT,以其强大的三维重建后处理功能,在颌面外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3]。西门子Sensation 16层螺旋CT,除具备多层螺旋CT常用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表面遮盖成像(SSD重建功能,尚配备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对牙列牙齿的重建显示更为专业和便捷。本文旨在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埋伏牙诊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_06—2007_12经临床确诊颌骨埋伏牙的影像资料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9~46岁,平均15.7岁均有口腔全景片对照。

    1.2  方法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西门子公司,德国,软件版本VB10B。患者仰卧,上、下颌微张,使上、下牙列不重叠,上、下切牙保持约1cm,咬牙合平面尽量平行于扫描平面。扫描时嘱患者暂停吞咽动作。对年龄较小者,可用头带固定并在其后磨牙区放置一纱布,协助制动。采用螺旋容积扫描,范围自下颌骨体下缘至上颌窦顶壁。扫描参数:120kV,80mAs/ref,螺距1.5,层厚层距0.75mm,卷积核H60s及H20s。原始数据传输至WIZARD工作站,采用Dental软件包及MPR、CPR、VR及SSD重建图像,可任意角度任意平面显示牙体断面或三维立体图像,从而获得埋伏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其邻牙关系的详细信息。

    2  结果

    本组共29颗埋伏阻生牙,其中单个埋伏18例,2个或多个4例;上颌尖牙埋伏10颗,中切牙3颗,侧切牙3颗,第一前磨牙2颗;下颌尖牙4颗,侧切牙1颗,第一前磨牙4颗,第二前磨牙2颗。29颗埋伏阻生牙中位于唇颊侧12颗,舌腭侧17颗;按方位分倾斜埋伏19颗,垂直3颗,水平6颗,倒置1颗(图1~4。综合运用基于MPR的任意平面、CPR图像,基于VR、SSD技术获得的三图1  全景片显示上、下颌骨内多发埋伏阻生牙,但局部关系显示不清维立体图像,以及Dental软件重建的上、下颌全景和旁轴断层,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埋伏牙的数量,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图2  CT CPR图像,清晰显示埋伏阻生牙的位置、与邻牙及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

    3  讨论

    3.1  埋伏牙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牙齿萌出异常,常见于上颌前部,病因常为邻近牙齿、骨、软组织的阻碍,埋伏牙易造成牙齿缺失、恒牙移位和牙列紊乱,影响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因而应及早诊断和治疗[4]。治疗方案应视埋伏阻生牙的病因、阻生方位而定。对部分倾斜及垂直阻生的恒牙常用牵引法帮助其萌出,而倒置、水平阻生和多生埋伏牙则应拔除[5]。因此,术前对埋伏牙的准确定位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制定。

    3.2  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埋伏阻生牙的诊断优势

    常规X线牙片(全景片和咬牙合片属二维图像,是投照野内所有组织结构重叠的影像,并有图像放大、变形等影响,常无法准确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和空间位置。而多层螺旋CT以其强大的三维图像后处理功能,有效克服了传统X线的局限,可对埋伏牙进行准确的三维定位和分型[6_7]。能直接显示埋伏牙的位置,数量,牙冠牙根的形态,为导萌、正畸提供客观依据。MPR,CPR能任意角度、平面成像,避免组织重叠,同时可了解颌骨发育情况及精确测量牙齿与牙槽表面的距离。VR及SSD能直观显示颌牙列情况,清楚了解牙齿之间的立体关系,包括埋伏牙间隙的大小,邻牙受压情况等。综合运用任意角度旋转及切割功能,有助于对埋伏牙进行准确的三维定位和分型,有助于简化形象思维,确定手术方案和入路。此外,在术后疗效评价方面,多层螺旋CT也有同样的价值。分析本组病例的重建图像,笔者认为,采用较锐利的卷积核重建图像(如H60s,可提高Dental、MPR、CPR图像的分辨率,而对于VR、SSD重建,则应选用比较平滑的卷积核(如H20s,才能得到质量更高的重建图像。

    3.3  各种图像后处理方式在埋伏牙正畸诊治中的价值比较

    轴位容积源数据包括扫描的全部信息,主要用于观察牙齿轴位旋转和牙冠前、后错位。对牙齿之间的整体空间关系、牙齿长轴倾斜程度的判断则有一定限度。对萌牙与埋伏牙之间的鉴别诊断也有困难。MPR、CPR可从冠矢状面或曲面显示牙根与颌骨、上颌窦、下齿槽神经管等结构,可了解根尖骨质吸收、根周囊肿和邻近结构受累情况,其不足之处是对牙列整体观察效果欠佳,对埋伏牙的定位诊断有时也较困难。Dental软件主要用于重建上、下颌全景和旁轴断层,其图像以1∶1比例显示,可方便直接用尺子进行测量(如牙槽突皮质颊面和舌面厚度等。VR、SSD的优势在于显示埋伏牙及牙列的立体图像,图像可任意角度、方向旋转,还直观显示埋伏牙数量、方位,与邻牙的关系等。并可准确测量牙齿长轴距离及倾斜角度。因此,笔者认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综合运用上述各种后处理技术,是检查埋伏牙准确有效的方法,在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前设计牵引导萌的方案和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指导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1]王卫红, 邵聪吉, 马天宇, 等. CT三维重建在诊治上颌骨埋伏牙中的应用[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4(3: 188-189.

[2]MASON C, PAPADAYOU P, ROBERTS G J. The radiographi_c localization of 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s: a comparison of methods[J]. Eur J Orthod, 2001, 23: 25-34.

[3]PREDA L, LA F, DIMAGGIO E M, et al. The use of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localization of 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s[J]. Dentomaxillofac Radiol, 1997, 26: 236-241.

[4]陈松龄, 林尔坚, 冉炜, 等. 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对骨内埋伏牙的定位及临床应用[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0, 18: 247-249.

[5]FREISFELD M, DAHL I A, JAGER A, et al. X_ray diagnosis of impacted upper canines in panoramic radiographs and computed tomography[J]. J Orofac Orthop, 1999, 60: 177-184.

[6]张皓, 沈天真, 李淑云, 等. CT在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机成像杂志, 2002, 8(8: 13-15.

[7]陈雨雪, 陈铀, 郭杰, 等. 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3(5: 4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