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术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铁峥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参术养胃汤/应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胃脘痛/中医药疗法

    笔者采用参术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3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参照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试行标准[1]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4岁;病程8~41年,平均29年;轻度14例,中度38例,重度8例。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参术养胃汤治疗,药物组成:党参20 g,白术20 g,黄芪30 g,陈皮15 g,枳实10 g,茯苓10 g,薏苡仁25 g,白芍30 g,乌梅15 g,木香10 g,焦山楂15 g,甘草15 g。伴HP感染时,加用蒲公英、连翘、半枝莲、黄连;胃黏膜充血水肿,有瘀血时加川芎、延胡索、三七,有出血时加仙鹤草、阿胶;胃酸缺乏者加乌梅、木瓜、白芍、甘草;伴肠上皮化生者加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败酱草;伴不典型增生者加莪术、仙鹤草、山慈姑、半枝莲、灵芝、薏苡仁。每日1剂,水煎日2次服。对照组采用胃乐新颗粒(吉林大学第一临床药厂生产)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3.2  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愈显率76.67%,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愈显率46.67%,总有效率66.67%。两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之范畴,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胃脘痞满、胀闷不舒、食欲不振、呃逆嗳气、消瘦疲乏为主要症状。其主要特征为局限性或广泛性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的癌变率约为5.4%[2]。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是脾胃虚弱为本,邪气干胃为标[3]。脾胃虚弱多为脾胃气虚,部分可伴阴血不足;邪气包括六淫、肝胆气火、不节饮食、痰浊、瘀血等。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胃痛》指出:“胃痛,邪干胃脘病也,胃禀冲和之气,多气多血,壮者邪不能干,虚则着而为病。”强调在脾胃虚弱基础上邪气干胃才发病出现胃痛。参术养胃汤重在健运脾气,可以使气血生化有源,脾气旺盛,才能推动血液运行。此外,治疗还需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如肠上皮化生之有无,不典型增生之轻重、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等,然后辨证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病属慢性病,病程缠绵,治疗当守方守法服用,药既中病,不可因短期疗效不显而改弦易辙。还要注意劳逸结合,调畅情志,节制饮食,生活有度,定期胃镜复查。

【】
  [1]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经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2]陈 英.中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100例[J].光明中医,2005,20(5):52.

[3]周学文.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旨要[J].中医药学刊,2002,20(%):955?957.